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安倍成绩单不及格 应搞经济而不是教历史

2015年04月18日 05: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媒体:安倍成绩单不及格应搞经济而不是教历史

  日本媒体近日公布了两项非常有意思的民调。《朝日新闻》的民调显示,46%的受访日本人认为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自卫战争”,同时近八成日本人认为学校未能教好这段历史。另一项NHK调查显示,47%的民众未感觉到“安倍经济学”的效果。

  安倍的“成功”与“失败”

  如果把两段民调联系起来看,安倍首相“历史”教育的成绩无疑比其“经济成果”更为突出。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在二战中给周边邻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但日本政府一直以来不敢正视这段历史,在国际上淡化战争责任,在国内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

  4月6日,在日本文教省审定的历史教科书里,日本政府将钓鱼岛称为“日本固有领土”,并更改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把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全然不顾历史的定论。

  政府这种颠倒黑白的历史教育观在《朝日新闻》的民调中得到体现,仅有三成受访者肯定这是“侵略战争”,近半数认为是“自卫战争”。

  相比较而言,安倍的经济学成绩单并不及格。

  有分析指出,日本经济从2011年起经历了三度衰退,分别是2011年第三季度、2012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世界银行预计今年日本的经济增速仅0.6%。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安倍提倡的宽松货币政策只令大型企业受益,出口有所提振,但并没有改善就业。

  NHK的民调透露出一个信息:安倍执政后未能有效改善经济问题,引来了民众的不满。在不支持安倍内阁的受访者中,46%的人认为“对其政策不抱期待”,23%的人认为“其人品不值得信赖”。

  日本首相的本职问题

  “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这是首相的责任。”安倍第一任期时曾在其个人网站上表示。

  在第二任期,安倍极力推行右倾化的路线,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从4月初日本借“军工申遗”为侵略正名到再次修改教科书、“推动教育改革”,以及解禁和完善集体自卫权,正如日本《每日新闻》所称,整个过程中“弥漫着安倍色彩”。

  最近有消息称,安倍基本决定在本月底的亚非峰会上“反省”战争,但不提“道歉”。

  安倍在外交和国民教育上动作频频且伸手大方,不过,却总是在日本民众认为最应解决的问题上未能收到成效。他应该了解,推动经济发展才是首相的本职所在。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日本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为0,达到自2013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民众对日本向通货紧缩倒退越发担忧。

  投资大幅下滑,内需和出口的不足——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遭遇挫折,使得日本的经济后退不前。面对如此困境,即使全球不少国家都在为“安倍经济学”唱衰,作为政府核心的安倍仍在推动经济上未有大作为,反倒是利用各种历史问题给周边国家带来困扰。

  还是重回经济吧

  目前的分析大致认为,安倍正是用民族主义的激进政策来掩饰经济改革的失败。

  安倍应该看到,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会落在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继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变得缓慢起来,区域一体化的诉求越来越强。

  亚投行的火爆已经显示,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都表现出对亚洲的浓厚兴趣。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安倍日前曾与默克尔通话,默克尔在电话中希望日本申请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不过,日本目前依然选择继续“活在美国的阴影下”。

  有分析认为,安倍晋三的经济政策主要依靠政府资源的大量投入,没有真正竞争力的提高和需求的扩大,那么短期的政策红利就会枯竭。

  日本要扩大内需关键就是如何把亚洲国家的需求,即让“亚洲内需”转变为“日本内需”,没有成功的亚洲外交,不可能顺利实现。

  德国总理默克尔3月初访日时已提醒日本,“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是修复国家间关系的正解。她指出,德国之所以能与其它国家达成和解,首先是因为德国正视历史。

  如果日本依然像以前一样的手法,那么想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振兴日本经济难以实现,今后内外双重压力很可能压得安倍喘不上气,有分析认为。刘丹丹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