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国都有抢学区房现象 英国也有孟母三迁

2015年04月18日 11:2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小学入学竞争激烈

  新闻背景

  英国地方教育部门近日透露,今年全国新入学儿童人数激增,大约五分之一地区将面临适龄儿童人数多于学校招生数的艰难局面。不少孩子恐怕难以进入离家近的小学,想进入名校更是难上加难。为让孩子进入心仪的小学,英国家长们或急购学区房,或就近租房,甚至有人不惜弄虚作假。

  多国都有抢学区房现象

  王希怡:这则新闻说明只要教育资源存在地区差异,学区房就会应运而生。人都有择善而居的本能,中国人多年来一直颂扬孟母三迁的精神,外国人中为孩子能上好学校而拼了的家长也大有人在。

  蒋林:确实,好学校学位紧张、学区房房价高涨、“孟母三迁”,这些现象很多国家都有。我去年去澳大利亚考察中学教育,也发现同样的现象: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会提前几年买学区房;有条件的家长还会不惜代价让孩子上私立名校。

  王希怡:实际上,在美欧等教育和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及像和中国家长一样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的韩国,很早就实施学区制,“学区房”也成为学区制的必然产物。这些国家同样存在学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于是,学区越好、房价越高,几乎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

  刘汉振:英国人口早就达到了较稳定的结构,与之配套的社会资源也比较稳定。但近年来,英国外来移民增加,导致配套的社会资源跟不上人口变化的速度,这是学位不足的客观原因。

  不惜造假是本末倒置

  王希怡:就在本周,英国媒体报道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为了供孩子上私校,不惜把一家人唯一的房子卖掉,来支付昂贵的私校学费,原因是他坚信私校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当然,很多人对这种做法不敢苟同。

  蒋林:凡是有孩子的家长,无不为孩子上学择校焦虑。面对择校,我想最关键的一点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随波逐流。首先,家长要弄清楚,你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们期望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你们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其次,所谓重点的公立学校、私立名校,这些学校各有各的特色,你们在择校之前有认真考察过这些学校吗?并不是说大家都认为好的学校都适合你的孩子。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承认,花大力气上了所谓“好学校”,孩子也不一定会如期望中那么好。

  刘汉振:换个角度说,父母争取把孩子送进距离家庭较近、教育资质更好的学校,从整个社会来看是一种正常的资源配置过程。但是,如果学位的供需矛盾激化到倒逼出假离婚、假户口这样的造假现象,或者给家庭造成过重的成本负担,这才是真正的社会难题。

  蒋林:砸锅卖铁把孩子送上名校,或者弄虚作假上好学校,都不值得提倡,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前者会为孩子牺牲了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后者是违背了做人基本的诚信道德,扰乱了社会秩序。

  实现资源公平共享是关键

  王希怡:为了抑制炒学区房的现象,加拿大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对“学区房”征收更高地税的措施,但这项政策并没有改变学区房价格一路上涨的旺势。可见家长们对于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的强烈愿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

  刘汉振:学位紧张是一个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还在不断地涌入城市,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人口超过社会资源承受能力的状况。相应地,出现了城市里学位不足、农村里学校空置的情况,这是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

  王希怡:即使在发达国家,争抢学区房的现象也同样存在。归根到底,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资源共享,学区房的光环才会褪色。

  蒋林:解决上学难这一难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多建学校,多培养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家长心态要放平和,量力而行,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品行重于培养知识。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