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乌克兰东部战火重燃 俄美关系短期内难现晴天

2015年06月11日 16:5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6月10日,俄罗斯、乌克兰、德国和法国四国副外长会议在巴黎举行,就落实今年2月签署的新明斯克协议交换意见。由于乌克兰东部最近再度爆发冲突,七国集团决定延长对俄罗斯制裁。加之有关美国中程导弹再回欧洲的消息,让稍有起色的俄美关系再度蒙上阴影。俄罗斯专家指出,俄美关系短期内难见晴天。

  新明斯克协议濒临破产

  四国副外长会谈开始前,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卡拉辛表示,俄方对新明斯克协议的落实情况感到失望,尽管联络小组会晤并未中断,相关总结也在进行,但由于乌克兰方面立场多变,协议落实目前仍未取得重大进展。卡拉辛认为,乌当局口头承诺恪守协议,而在实际行动中几近抵制协议的落实。

  对于新明斯克协议执行难,乌克兰方面则另有说法。乌总统波罗申科日前表示,东部局势恶化与俄罗斯脱不了干系。他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称,乌军必须做好应对俄军“全面入侵”的准备。波罗申科还指责俄已向乌境内派遣9000人的部队,并且在俄乌边境地区部署重兵,随时准备发动进攻。

  俄乌两国口头上互不相让,乌东部的冲突局势也愈演愈烈。自6月3日乌政府军与民间武装发生激烈交火以来,已造成多名士兵和平民伤亡。旨在实现乌长期和平的新明斯克协议签署未满4个月,乌东部战火重燃,使协议落实遭遇严重挑战。有舆论悲观地认为,协议已经名存实亡。

  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安全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费年科对本报记者表示,不排除交火升级的可能,新明斯克协议也可能被废弃,但不会出现大规模战争。

  口头威胁不会引发新冷战

  日前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在决定延长对俄制裁的同时,还发出了针对俄方的军事威胁。峰会前夕,俄方曾表态称,将考虑在克里米亚部署可携带核武器的远程轰炸机。此言一出,引发美国、乌克兰等国家的强烈反应,这些国家认为俄此举是破坏《中程导弹条约》。美联社早些时候报道称,美国政府正研究在欧洲部署陆基导弹,借此回应俄方新举动。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日前透露,英国“愿重新在境内部署美国核导弹”。对此,俄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说:“如果美国的中程导弹再回到欧洲,将意味着该国退出《中程导弹条约》,会对全球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俄罗斯国防部正在分析美国中程导弹重回欧洲消息的可靠性。俄官方表示,目前已通过外交途径要求美国解释这一消息。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媒体上出现此类言论很不严肃,希望美方阐明其立场以及关于俄违反《中程导弹条约》的指责,避免事态严重化。冷战期间,美苏签订的《中程导弹条约》被认为是阻止双方从冷战走向热战甚至核战争的历史性协议。

  近来俄罗斯、北约频繁军演,双方对抗有向冷战期间军事对峙方向发展的趋势,火药味堪比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时期。但俄专家认为,双方的较量仅限于借助军演“秀肌肉”,任何一方都不会希望真的发生冲突。俄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明琴科告诉本报记者,所谓的俄美新冷战,实际上只是双方在口头上的一种相互威胁。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俄与西方在各个层面的联系都不可能彻底切断,因此现阶段的较量实际上是双方在实现妥协前争取各自战略利益的最后尝试。

  双方应更多关注共同利益

  在这场与西方的较量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守势的俄罗斯近期频繁表态,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从解决矛盾的立场出发采取行动,而不是“火上浇油”。《俄罗斯联邦外交部2014年主要外交成果和中期任务》称,化解当前俄美间矛盾的主动权在美方,希望美停止针对俄的不友好行动,但俄同时保留对其不友好行动做出反应的权利。

  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七国集团峰会期间发表了针对俄方迄今为止最为激烈的批评,称“普京为了重现苏联荣光的幻想,将毁了俄罗斯”。俄对外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苏申佐夫告诉本报记者,奥巴马此番言论可以说是美国遏制俄发展战略的最直接体现,但事实证明俄不可能因制裁而退缩,因此俄美关系恐怕在奥巴马任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因制裁俄罗斯,欧盟去年已损失400亿美元,接近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0.3%。尽管如此,欧洲国家依旧决定宁可“自损八百”,也要与美国统一步调延长制裁,以确保战略同盟的利益。长期僵持对双方来说只能是两败俱伤。苏申佐夫认为,对于俄美双方而言,求同存异最符合彼此利益。包括乌危机在内的多个地区热点问题需要俄美共同参与协调,双方应更多关注共同利益,避免一损俱损。(林雪丹)

【编辑:葛雨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