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批安倍欲操控媒体:说好的新闻自由呢

2015年07月02日 08: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人民日报批安倍欲操控媒体:说好的新闻自由呢

  早在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之前,安倍就曾表态:“如果出现报道受到压制的事例,我就辞职。”然而,自2012年掌权以来,外界对安倍政府操控媒体、干涉新闻自由的指责就没断过。近来,因为新安保法遭遇种种质疑,一心把日本打造成“一流国家”的安倍政府似乎显露焦虑。而这种焦虑使其与媒体间的关系愈发紧张。

  压制不住的自由

  安倍曾说:“言论自由是民主的根基。因此,对自民党来说,不显示出我们对言论自由的明确支持,是无法令人接受的。”

  然而,最近接连曝光的一连串事件却让人对此深深怀疑。

  近日,安倍在日本南部的冲绳岛发表讲话时,遭到大声诘难,有人高呼“战争贩子!”和“滚回家去!”但是,事后,只有英国等外国媒体报道了该事件,包括日本国家广播电视机构日本放送协会(NHK)和日本发行量最高的报纸《读卖新闻》在内的诸多媒体决定忽略此事。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称,这充分表明安倍在胁迫和笼络日本媒体方面做得有多么成功。

  几天前,由年轻自民党政客组成的“文化艺术恳话会”在一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就安保相关法案未能获得国民理解一事“怪罪”新闻媒体,称应施压媒体封杀反对言论,提议的制裁措施包括减少广告投入等。

  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近来,安倍酒后的惊人言论曝光,令安倍政府颇为尴尬。年轻自民党政客的“恳话会”内容也遭到曝光,结果引发反对党和媒体强烈谴责,最终自民党不得不处罚包括自民党青年局局长木原稔在内的4名主张封杀媒体言论的议员,并基本决定撤换木原稔的职务。

  此外,由日本电台与电视台退休的工作人员以及听众组成的市民团体于6月28日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出一封抗议信。据日本Livedoor网站报道,抗议信指出,“使用权力压制言论与报道的做法,让我们想起了过去将国民驱赶到战争之中的历史。我们绝对不能允许执政党对媒体施加压力的做法。”抗议信要求安倍向日本国民作出道歉,制止自民党内压制舆论的做法。

  有分析称,这些事件接连曝光说明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力没有那么强了。政府正在变弱,因此媒体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压制舆论体现焦虑心态

  标榜“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安倍政府为何说一套做一套?分析指出,这或许源于安倍政府的焦虑心态。

  目前,安倍政府延长国会会期以推动安保相关法案获得通过,然而,日本民众并不买账。共同社近期展开的一项电话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3.1%的受访者反对在本届国会通过安保相关法案。而且,受安保法案等因素影响,安倍政府支持率跌至39%。

  正如专家分析指出的,安倍政府选择延长国会会期而非强行通过安保相关法案,目的就是安抚民意,以防将来法案通过时落人口实。

  事实上,自安倍政府掌权以来,就一直通过多种手法管控媒体舆论。无论是记者俱乐部、“恳亲会”(即政府与媒体管理人员的一种联系会)、电视台执照,还是直接干预人事安排,安倍政府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或明或暗地要求媒体对其进行拥护性、支持性的报道。

  有分析指出,安倍政府的做法源于自身问题太多。“南京大屠杀”、“慰安妇”、教科书等问题已经让其在国内外备受压力。操控媒体的目的或许就是为了用日本右翼势力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

  有意无意露出真实想法

  面对新闻自由,安倍政府的“两面派”做法开始越来越多地曝光在民众面前。不过,安倍丝毫没有流露出后悔退缩之意。

  自民党年轻议员打压媒体的言论的确让安倍政府略显尴尬,但是,在国会答辩中,安倍以自己不在现场为名,拒绝道歉。

  而且,“安保法案就是冲着南海上的中国。所以说了要做(指通过安保法案),那就一定要做。”“慰安妇问题只要3亿日元就可以解决”等惊人之语或许才是安倍的真实想法。有观察人士分析称,这其实是安倍在内部讲话“安抚”右翼势力,说得越过火反倒越得民意。之所以会被曝光,或许也是安倍政府“有意为之”,故意放口风也是一种可能。

  安倍或许太贪心了。既要安抚右翼势力、鼓舞他们的斗志,又要照顾到珍惜和平的普通日本民众、巩固自身的民意基础。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他心目中“强大日本”的回归。

  可以预见,安倍政府对媒体的弹压还将继续。不过,无论安倍政府如何竭尽全力操控媒体,一种可能总是存在的,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编辑:查云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