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在即 三大问题待解
综合媒体报道,巴黎人刚经历了法国史上最惨重的恐怖袭击,现在余悸犹存的他们将收拾心情,接待下周前来参加气候峰会的近140位世界领袖。
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世界气候大会)将于巴黎举行。按照计划,一项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将在气候大会上达成,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法新社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23日敦促各国领袖如期出席气候大会,向全世界展示,“一小撮杀手挡不了全世界做重要的工作”。
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21日表示,在巴黎恐袭夺走130多条人命的一周后,没有一位国家领袖缺席30日的气候大会开幕仪式。
这场备受期待的会议必须解决的是威胁人类福祉的全球变暖的问题。从预备会的情况来看,各国态度积极,但是分歧依然存在,主要是针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如何体现。
等待会谈解决的问题至少三个,第一个就是最常见的资金问题。
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齐聚一堂,试图草拟普世遵守的协议却未能如愿。
不过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绿色气候基金”首次被提出,按照协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基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然而,“绿色气候基金”启动资金仅筹得93亿美元,直到去年的利马大会期间,基金总额才勉强超过100亿美元,与协议要求相去甚远。
发展中国家质疑发达国家筹措资金的意愿,而发达国家则希望发展中国家也要出资,法国要想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督促发达国家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承诺,难度可想而知。
第2项棘手议题是定义长期目标。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非常关键,因为会上要通过一项气候问题的国际协议,使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不过,政治家在心里面都很清楚,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的目标仅仅是目标而已,巴黎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不会实现这个目标。
今年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带团访问布鲁塞尔时就对媒体表示,在巴黎会议之前各国递交的后2020年的气候贡献,并不会使得国际社会走上实现2摄氏度的路径上。
按照科学家的计算,2摄氏度目标是指相对于工业化前(1850年)水平,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地球最高升温。如果地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全球遭遇沿海洪涝、饥饿、疟疾、水短缺的人数将大大增加。
因此,这样也就预示着巴黎并非是解决气候问题的终点。
当然,巴黎协议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最大可能地按照公平原则做出气候贡献。而弥合对于公平的理解,则需要各国互相的理解和合作。
第3个症结是协议的法律地位。
美国始终表示,不会在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条约中,明定在2025年前比2005年减碳26%至28%的目标。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巴黎气候谈判不会达成一项从法律上要求各国减排的“条约”
11月初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与全球都认为这一问题十分紧迫相反,美国居民却是最不关心气候变化议题的人群之一。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须经美国国会批准,马上要从美国总统位上退下来的奥巴马,也面临着共和党把控下参议院的强大阻力。
但主办国法国却说,峰会结果须具法律拘束力。
巴黎气候大会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一个适用于所有缔约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11月19日在北京表示,希望本月底举办的巴黎气候大会能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并相信大会最后会达成共识。(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