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乐于一无所有?中国千禧一代“能租就不买”
彭博新闻社12月3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的千禧一代乐于一无所有 20年前,泰勒·熊(音)和他的父母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集体社区。如今,这名28岁的科技创业家主动选择生活在北京“硅谷”附近一个500人的共享社区。熊有两双鞋和不到10件衣服。他不开车,而是靠“滴滴”叫车。他的生活哲学是:能租就不买。
像熊这样不堪承受大城市高昂生活成本的人有很多。他们拒绝现代生活的消费习惯,拥抱“分享型经济”。熊说:“小时候,我们住在国有集体社区,那是没办法。而现在我主动要住在这里,并且因此感到很高兴。”
在中国,有很多人像熊这样生活在共享社区。熊所在的社区以前是一所学校,住户每月租金约500美元,能拥有一个带卫生间的私人房间、公用工作空间以及各种娱乐设施。
熊认为,中国集体生活的历史,再加上他这一代人对社会和经济变革的拥抱,一起驱动了“分享型经济”的快速增长。“分享型经济”的概念并不固定,但普华永道将其定义为通过出租未充分利用的资产,如一辆闲置的汽车或者暂时没人住的房子,来赚钱的方式。
熊自己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人对财富、社会地位和幸福的态度差异。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年代,年轻人涌入繁荣的沿海城市,逐渐拥有父母从未有过的物质财富。起初,熊也是如此。他在江苏读大学,毕业后进入跨国企业工作。但在上海当了两年经理后,他认为激烈竞争的生活不适合自己,于是辞职去西班牙。去年,他在北京与人共同创建了一家比特币公司。“以前,我总是住五星级酒店。”熊说,“现在,我住在小地方,但没觉得这是退步。这不能决定你的社会地位。”(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