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新安保法解读:“后援”上位“急先锋”!

2016年03月29日 11: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视频:日本新安保法正式实施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网北京3月29日电 国防大学日本研究学者孙绍红说,美国和日本2015年4月联合发布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后,虽然从政策层面为拓宽双方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但要进一步进行军事合作还缺少法理支持,而新安保法将为具体执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这一“战争手册”提供法律依据,日美军事一体化将随着法案的生效而加速。

  具体而言,新安保法以“重要影响事态”替代“周边事态”概念,不再局限于日本“周边”,使日美军事合作范围扩展至整个亚太地区甚至全球;新增“存立危机事态”概念,将“武力守护对象”由原来的日本扩大到与日本关系密切的盟国。

  孙绍红说,上述变化“构成一个从日本本土到亚太地区乃至覆盖全球的事态应对法律体系”,扫除了日本参加美国军事行动的法律障碍。法律上而言,“可以说日本海外派兵已无禁区”。

  【日美各取所需】

日本民众
日本民众反对安保法。

  新安保法在日本国内遭到在野党和民众强烈反对,在国际上也备受质疑,却受到美国默许和欢迎。日本国会2015年9月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美国“欢迎日本在地区及国际安全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日美“唱和”原因在于,借新安保法加强日美军事合作,双方可各取所需。

  对日本而言,新安保法的实施有助提高日本自卫队的作用以及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实现安倍一直希望的日美同盟“对等化”。

安倍晋三(中)参观美国海军“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安倍晋三(中)参观美国海军“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孙绍红说,新安保法实施后,日本即便“在自身没有受到直接威胁的情况下,也能协同美军作战”。尤其重要的是,在界定和判断“事态”性质、“关系密切国家”、“是否影响日本安全”等方面,“权力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中,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

  同时,日本今后协同美军作战时,出动的将不仅是油船等后勤保障部队,还可派出作战部队,“日本将从后援变为先锋,从‘美战日援’向‘并肩作战’甚至‘日战美援’过渡”。

  日本在军事同盟中承担更多责任,可为美国实施全球战略提供补位与支持。

  孙绍红说,美国“默许和纵容日本发展军事力量,希望日本在更广泛的国际安全舞台上发挥对其有益的作用……这一要求与日本的政治大国诉求不谋而合,日本更加积极地借助日美军事同盟这一平台发展军事力量”。

  【“绑”上美国战船】

日本海上自卫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

  实际上,新安保法还没生效时,日美早已着手为加强军事同盟做准备。新安保法2015年9月通过后,日本防卫省便开始修改自卫队的行动准则等规定。同年11月,双方根据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启动“同盟协调机制”,以实现自卫队与美军一体化“无缝”运用。今年1月,日美首次运用“同盟协调机制”举行联合演习。

  日本前海上自卫队舰队总司令香田洋二2015年11月通过澳大利亚媒体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作为一个“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共享信息和协调双边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同盟协调机制”将使日美联盟“提高至北约联盟的水平”。

  日本已经急不可耐地登上美国的战船。不过,在孙绍红看来,日本此举风险重重。

美日合作。
美日合作。

  首先,新安保法生效后,法律上而言,日本不能再以“宪法上的制约”为由拒绝美国的军事行动要求,“将不可避免地追随美国更多地介入地区和世界事务,间接或主动参与战争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此外,对所谓“存立危机事态”等情况的认定标准模糊,紧急时可以不经国会批准就动用军事力量,“这更增加了日本卷入战争的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日美军事一体化的加深,日本将“越来越离不开美国,在某些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失去自主性”。

  正如日本媒体此前援引“参与拟定安保法案的外务省干部”的说法:“自卫队与美军的一体化将随着法案生效而加速,已经不可能退回原点。”(记者郜婕,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编辑:何路曼】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