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驻华大使谈切尔诺贝利:经验是用鲜血写成的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爆炸。这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逾8吨强辐射物质泄漏,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直接污染,三百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事故发生30周年之际,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奥列格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大使表示,经验和规则是用鲜血写成的,但核能的使用前景是光明的。
“灾难发生时我原本打算去度个短假,去看看我的母亲,她当时就住在距离切尔诺贝利100公里的地方。”大使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向记者表示,受辐射影响的民众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儿童,另外有一百万人致残。在很多天之后,他亲眼目睹了大量的汽车、设施以及幸存的人们投入到灾难救援中。
大使认为,前苏联政府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他们没有公开通报切尔诺贝利的整个情况。“5月1日,就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五天后,在基辅本来有一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最后却变成了一场游行。”
不过,焦明·奥列格大使告诉《环球时报》,所有相关的国家里,乌克兰对受害者安置所给予的关注最大。“在乌克兰境内,专门的医院和康复中心几乎随处可见,这些机构随时供人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各项检查。在灾难发生后的最初十年,10%的国家预算都用于安置灾民和核事故清理工作。”
而对于那些不顾劝告,执意要回到遭受辐射的故乡的老年人,大使坦承“要说服他们很困难,不过,政府仍然一直在照顾他们,供给他们水、电和食物。”
大使表示,乌克兰是第一个认真思索如何使用核能的国家。“经验和规则是用鲜血写成的。现代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在使用核能,他们都会感谢乌克兰和日本的科研工作者,是他们用从灾难中获取的经验帮助更多的国家成功。”
谈到与中国核领域的合作,焦明·奥列格认为,这是个非常有趣和拥有乐观前景的话题。“这些年来,我们在科研领域有非常多的合作,目前我们很有可能将这种水平由科研层面提升到生产层面。下个月,中国的核制造业代表将参观乌克兰并与他们的合作伙伴进行一些磋商。”
全部访谈内容详见2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范凌志卢文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