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近三分之一家庭零储蓄 安倍经济学拉大日本贫富差距

2016年06月11日 05:5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日本《朝日新闻》曾报道过一个单亲贫困家庭的窘境,引起人们对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繁华背后贫困现象的关注。

  报道说,一位家住长野县的30岁单身母亲,因不堪家庭暴力,独自带着两个不满10岁的女儿生活。她们每月靠最多15万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6.3日元)的收入生活,付不起电费和感冒药费,色拉油拌饭就是全家的美味。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日本低保家庭总数达163.5万户,创历史新高。其中,以65岁以上老年人为主的家庭超过82万户,首次超过半数。

  过去3年,非正式员工比例上升2.3个百分点

  造成日本家庭和儿童贫困率上升根本原因是日本就业环境恶化。由于非正规就业增多,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的家庭也在增多。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曾经拥有占人口总数近九成的“1亿中产阶层”,成为解决发展与公平问题的“优等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企业为减少人工费用,大量采用派遣、合同、零工等用工形式。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公布的数字,日本2015财年实际月平均收入连续5个财年下滑。

  5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有关世界经济形势的讲话中,将就业形势好转作为“安倍经济学”的一大成绩。单看数据,日本3.2%的完全失业率确实不高,而且还低于美国等多数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仔细分析就业数据可以发现,在过去3年中,日本非正规就业岗位增加了167万人,正式员工岗位减少了36万,非正式员工比例较“安倍经济学”实施之前的35.2%增加了2.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日本出现就业高龄化趋势。截至2015年10月,日本65岁以上高龄者增至339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26.7%,其中有13.5%仍在工作。超过70%的受访老年人表示,希望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这一方面源于日本老年人期待更有价值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缺乏对晚年生活的安全感。

  收入增长追不上税收增速,个人消费一蹶不振

  在贫困率上升的同时,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日本金融广报中央委员会的调查显示,2015年尽管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总量趋于增长,但“零储蓄”家庭比例从2012年的26%上升至2015年的30.9%。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日本前40位富豪的财产总额从2012年的7.2万亿日元,上升到2015年的15.9万亿日元。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小盐隆士研究发现,在实施“安倍经济学”的2013年至2015年间,支撑个人消费的中间层减少,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存款余额超过4000万日元的阶层和不足100万日元的阶层分别占12%和11%,均比2012年有所增加,原因在于货币宽松带来的股价上扬收益偏向富裕阶层,同时薪金增长却没有惠及更广泛人群。

  日本首相安倍近日宣布将消费税率提高至10%的计划,比在选举时承诺的时间表推迟两年半。为了弥补不断扩大的财政缺口,2014年4月日本将消费税率从5%提高到8%。由于收入没有同步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六成的个人消费一蹶不振。

  日本企业并非没钱加工资。日本央行最新发布的企业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企业利润率约为14%,接近1985年开展此调查以来最高水平。丰田公司去年获利2.14万亿日元,但是今年仅仅把职工的月基本工资提高了1500日元,也就是一顿工作午餐加一杯咖啡的钱。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邢予青认为,日本企业坐拥大量资金,却拒绝按劳动生产率上升的步伐提高雇员的基本工资,是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日本工会已经失去了工资谈判的筹码。

  日本共同社认为,“安倍经济学”的目标是让大企业和富裕阶层率先得益,随后惠及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但在“安倍经济学”实施期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0.7%,让人看不到减小贫富差距的希望。本报驻日本记者 田 泓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