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盟要拖着英国想速决 英国脱欧鱼和熊掌难兼得

2016年12月17日 06:3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欧盟要拖着 英国想速决

  英国“脱欧”,鱼和熊掌难兼得(国际视点)

 

  核心阅读

  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12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峰会,主要讨论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等议题。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脱欧”谈判三大原则,即四项自由不可分割、权利与义务对等以及“不接到通知不启动‘脱欧’谈判”的原则。欧盟的四项自由包括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流动自由。而英国方面,则强烈担忧谈判耗时过长将对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欧盟——

  英国应当为“脱欧”付出应有代价

  图斯克表示,欧盟27国领导人15日通过了欧盟方面与英国进行谈判的组织架构,即欧洲理事会掌握谈判进程的政治控制权,欧盟委员会则作为代表欧盟的谈判者,并同意指定欧委会前副主席米歇尔·巴尼耶为首席谈判官。会议声明强调,欧盟已做好展开谈判的准备,并对英国计划在2017年3月底之前启动“脱欧”程序表示欢迎。

  在早些时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图斯克向媒体透露:周四晚间没有讨论英国“脱欧”,因为第50条款还没有被触发,欧盟不会在“脱欧”程序正式启动之前同英国进行协商。他还表示,英国“脱欧”已使欧盟与英国的关系复杂化,一旦“脱欧”谈判开启,英国将不会加入欧盟会议。

  在14日的晚餐会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表示:“英国将‘脱欧’。我带着非常明确的信息来到这里。但英国将坚持完全参与欧盟事务,直至完成‘脱欧’流程,而且英国仍打算在‘脱欧’之后作为欧盟一个强有力、可靠的伙伴国。”她对在场的领导人表示,她希望把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但图斯克遗憾地表示:英国“脱欧”“不是我们的决定,不是我们的选择。我更希望不只是未来几个月有28个成员国,而是未来几年、几十年都是如此。”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言辞更为严厉。法国总统奥朗德警告说,特蕾莎·梅将面临一段艰难的道路。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特蕾莎·梅表示谈判应当不仅是为了英国的利益,而且还要不损害欧盟的利益。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将十分艰难。”

  “英国应当为‘脱欧’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是欧盟领导人和27国的共识。《欧洲报道》在一篇评论中写道,在与欧盟谈判中,英国希望根据各产业实际情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既不是“硬脱欧”,也不是“软脱欧”,而是“巧脱欧”:既保持与欧盟成员国的贸易利益,又禁止欧盟移民进入、拒绝承认欧盟法院的权力;既要拿回权力,又想继续享受欧洲一体化好处。然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巧脱欧”似乎只是英国人的一厢情愿。正如图斯克所说:“英国‘脱欧’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损失,这是残酷的现实。但我的看法是,英国要么是‘硬脱欧’,要么是‘不脱欧’,揣测‘软脱欧’没有必要。”

  英国——

  希望平稳而有序地离开欧盟

  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说,特蕾莎·梅只被允许参加与欧盟另外27国领导人讨论难民、安全等事宜的会议,而旨在讨论英国退出欧盟的会议不对特蕾莎·梅开放,特蕾莎·梅在欧盟峰会上“陷入孤立境地”。英国媒体慨叹,欧盟其他成员国的领导人有意冷落特蕾莎·梅,英国正为“脱欧”公投的结果付出代价。

  英国媒体称,特蕾莎·梅此次布鲁塞尔之行要表达的主要信息是,英国平稳有序地离开欧盟符合双方的整体利益。特蕾莎·梅之所以强调希望“脱欧”是一个“平稳而有序的过程”,是因为英国广播公司在其启程前报道称,英国驻欧盟大使罗杰斯透露英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将至少耗时10年,而且即使达成协议,还需要欧盟各成员国议会的批准;此外,达成的协议很可能不会是英国希望的继续享有欧盟单一市场福利的协议,而是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这引发英国政府的强烈担忧,怕谈判耗时过长对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对此,特蕾莎·梅的发言人强调“希望不是这样”,并对英国在“脱欧”后就单一市场与欧盟达成协议表示乐观。

  15日,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称,在启动过渡性安排的会谈之前,英国和欧盟必须就英国“脱欧”最终协议的大致情况达成一致,“脱欧”计划在明年2月前都不会公布。戴维斯说:“无论过渡安排如何,我们都需要在作出决定之前,了解我们的前进方向。”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在“脱欧”问题上的立场是不希望拖得太长,明年3月底前正式启动英国“脱欧”谈判,而且谈判尽可能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过,具体的操作措施,目前仍不明朗。

  (本报布鲁塞尔、伦敦12月16日电)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