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聚焦十九大:中国呈现出持续发展活力

2017年10月27日 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0月27日电 连日来,国际媒体与十九大相关的解读评论热度不减。外媒评论认为,中国呈现出持续的发展活力,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国民生活成为更优先的目标。在国际事务上,“中国倡议”给世界带来和平繁荣,西方应积极同响应。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外记者关注大会。 <a target='_blank' href='//www.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毛建军 摄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外记者关注大会。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十九大明确新时代“大国方略”

  意大利国家广播电台新闻网站RaiNews、《共和国报》、安莎社、《晚邮报》等多家意大利主流媒体连日来高度关注十九大。各媒体均在报道中指出,中共十九大的召开对于中国而言意义深远,它不仅意味着中国迈进“新时代”,同时也明确了中国迈进新时代的“大国方略”。

  中国在“消除贫困”和“经济建设”课题上的斐然成绩也令意媒赞叹。意大利媒体指出,十八大以来,截止2016年底在短短4年时间内就有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这一数字已等同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而在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

  RaiNews新闻网的报道也指出,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人民币升至80万亿元,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德国《斯图加特报》评论称,中国经济继续强势发展,这是中国政府过去几年经济周期政策的成果。中国有针对性地促进各经济部门发展,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在减少。经济形势向好,中国未来也有更多的空间来实施改革方案。

  评论认为,中国不仅有着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而且还推出各种政策措施将计划付诸实施,呈现出持续的发展活力,理应得到积极的评价。

  美国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刊登文章称,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角色也必然随之增长。从1990到2005年间中国让超过4亿本国公民脱贫,因此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中国能在人类发展、同贫困作斗争以及改善医疗服务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资料图: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a target='_blank' href='//www.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资料图: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国倡议”给世界带来和平繁荣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对此外媒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等倡议将给世界带来和平繁荣,西方国家应响应中国的倡议。

  英国广播公司(BBC)26日的报道中就援引了十九大报告中,“中国要在国际社会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表述。 BBC评论认为,在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领域方面,中国“扎实地”填补了国际社会空缺。

  波兰《选举日报》和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都注意到,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借各种项目打造遍布亚洲乃至全球的基础设施网。《大西洋》月刊认为,中国的倡议将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因为“国家集中精力搞贸易,就会很少去打仗,不仅不会同自己的贸易伙伴打,而且同全世界也不会打”,中国将会以特有的方式帮助全世界的落后国家。

  《大西洋》月刊认为,西方最好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果该倡议成功,贸易路线将更顺畅,物流将发展得更好更快,同全球市场隔绝的国家的贸易规模将更大。

  法国《世界报》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国际机构;与此同时,人们对中国投资欧洲已经不再那么担心,因为欧盟也承认这些投资在克服危机中发挥了作用。

  德国《斯图加特报》则进一步指出,中国在机器人、机械和汽车等科技领域或成为德国的竞争对手,但德国“更应当将自己定位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这一位置”。

2017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保护自然环境,践行循环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成为大势所趋。“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当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当美丽风景带来崭新动能,“生态红利”、“生态反哺”效应愈加显著。图为2016年10月4日,一列动车行驶在贵广高铁贵州省榕江县郊外田野高架桥上。从空中俯瞰,色彩斑斓的稻田,犹如秋天绘制的“调色板”。<a target='_blank' href='//www.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贺俊怡 摄
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成为大势所趋。图为2016年10月4日,一列动车行驶在贵广高铁贵州省榕江县郊外田野高架桥上。从空中俯瞰,色彩斑斓的稻田,犹如秋天绘制的“调色板”。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更重发展质量,奔向“美好生活”

  多家欧洲媒体都注意到,十九大不再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外媒将此解读为,中国未来将实现更为公正的财富分配。相比经济高速增长,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国民生活成为中国更优先的发展目标。

  英国《金融时报》以《中国不再强调长期增长目标》为题提到,十九大没有重提到2020年将实际GDP从2010年水平翻番的目标。该报认为,中国在调降这类目标的重要性。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国社会发展和收入的不平衡。

  《德国之声》网站则在署名评论文章中指出,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贫富差距一直是一个问题。此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今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强调追求“美好生活”,这一表态在很多中国人眼中意味着“今后的富足以及更为公正的财富分配”。

  评论解读称,这意味着中国过去30年间实现的富足,必须在将来得到更为公正的分配,并且以可持续的方式维护这一富足;今后中国将更加注重机会均等、环境保护,而不是不计代价的经济增长。

  路透社26日刊文指出,中国追求绿色GDP的理念正在“进一步落地”,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目标无疑发出明显的信号。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中国经济已由以往追求数量转为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这也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标志着中国经济政策的战略转向,也为经济结构改革创造更多空间。(完)

【编辑:唐伟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