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击落乌克兰客机,伊朗为何最终承认了?
导弹击落乌克兰客机,伊朗为何最终承认了?
■ 观察家
美伊关系虽然紧张,但双方意图和底线均已明确,伊方软化立场也是自然而然。
1月11日,伊朗军方发表声明,证实此前的乌航客机是由于“人为错误”被意外击中。对此,总统鲁哈尼也予以承认,并表示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这场发生在1月8日的事故,在数天内已几次反转。事发之初,伊方初步消息称其因机械故障坠落,还宣称有机组人员要求返航的细节佐证。这一说法一度被乌克兰承认,但随即被推翻。而后,伊朗一再否认客机被伊方导弹击落的质疑,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则一再强调是被伊朗错误击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表示质疑。
如今伊朗正式承认确为本国导弹误炸,事件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从事发至今的各方表现来看,基本还是理性克制的。伊方最初的竭力否认与其说是抵赖隐瞒,不如说是拖延。毕竟敏感时刻发生这种事故,伊方有理由担心美方借题发挥,加大打击力。
而美国和加拿大方面在质疑同时,也都强调了“不是故意攻击”。这体现了美方无意扩大争端的立场,基本回应和消除了伊方的忧虑。因此,伊方在短时间内两度软化了立场:先是允许美方机构参与调查,而后索性承认了事件真相。
这无疑将为事故顺利善后铺平道路。国际民航事故处理有一套成熟机制,沿着这条轨道顺利通向终点将是大概率。也正因此,伊方继续隐瞒没有意义,只要进入调查阶段,导弹打飞机这样显著的事实无法掩饰。与其如此,不如主动担责以争取相关各方谅解。
值得关注的是,最终承担严重后果的很可能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其压力不仅来自美国,国内压力也不可小觑。
伊朗军方公布消息中,虽未明言是卫队造成误击,却点明事故客机“靠近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一个敏感的军事中心”“且该中心处于高级警戒状态”,指向性明确,也不难解读其暗示。而这一暗示也得到了最新消息的确认:1月11日,在军方公布消息后,一名卫队高级指挥官表示,承担此次事故全部责任,并向国家道歉。
伊朗政治格局很明晰:伊斯兰革命卫队是直属最高领袖的武装力量,却并非正规军队,其人员数量、装备水平、经费规模均在军队之上,与军队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卫队不听命于总统为代表的政府系统,反而强硬干扰政府外交政策。
在此格局下,卫队闯下大祸,在暗流涌动的微妙政局中会留下多大的“尾巴”让人揪住,值得关注。
曾任过卫队司令官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年事已高,近年身体状况严重不佳。政治靠山来日无多,核心人物殒命于美军打击,屋漏偏遇天下雨情况下,如果再留下击落民航客机的污点,在不久的将来走向低谷的可能性不小。这很可能是此次事件最重要的政治后果。
□关不羽(专栏作家)
国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1日 13:24:27
- 2025年01月10日 13:42:09
- 2025年01月10日 13:04:29
- 2025年01月09日 16:54:08
- 2025年01月09日 11:57:07
- 2025年01月09日 10:03:09
- 2025年01月09日 08:45:51
- 2025年01月09日 08:23:36
- 2025年01月08日 15:44:53
- 2025年01月08日 13: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