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金砖四国峰会:重点在争取更大发言权——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际新闻
    外媒评金砖四国峰会:重点在争取更大发言权
2009年06月17日 12: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17日电 16日,由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组成的“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领导人正式会晤,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G20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交换看法。近年来,“金砖四国”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对此次会晤外国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美元不是讨论重点

  在此次峰会召开前,西方把四国将对美元发起挑战的话题炒得沸沸扬扬。但昨天会议召开后,各大媒体注意到,美元话题并非讨论的重点。

  路透社注意到,峰会公报没有提及美元地位和建立超国家储备货币的内容,并援引分析师的话称,美国作为世界首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几未受到威胁。不过,报道称,外汇分析师也承认,美元对全球贸易和外汇储备的支配即便不会结束,也可能减弱。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指出,大会没有对全球主导货币美元做出任何批评。分析人士称,这是因为任何对美元的批评都可能令美元汇价下跌,降低美元储备的价值。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俄罗斯等国一直都对美元的独大地位感到不满,但他们也承认短期没有什么货币可以取代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则引述了梅德韦杰夫的首席经济顾问阿卡迪•达瓦科维奇的话:“我们不需要外汇市场发生震荡。没有人想要搞垮美元。”

  呼吁更多话语权

  在此次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各国领导人得出了16点结论,其中包括:应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极世界等。这些也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金砖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必须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权。世界强烈需要一个稳定、可预测和更为多样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时报》指出,“金砖四国”占世界人口的40%,世界经济的15%。他们相信在全球决策过程和外汇市场中应当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英国广播公司则报道称,这四个国家一直认为新兴经济体应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有更大的代表权。报道还称,四国支持世界各国在国际法、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精神下进行更民主和多元的合作。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西和印度也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四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四国希望藉由这项组合,能为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发言权。

  美国《侨报》此前发表的社论认为,金融危机为“金砖四国”提供了更积极参与全球体系,增加国际话语权的机会。四国要求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重整世界经济秩序,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中的份量,既合情合理,也很有必要。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可以预见,“金砖四国”,不仅将在经济上、金融上,也会在政治上、安全上,对全球事务具有更大影响力,发挥更大作用。

  联动机制开始运行

  四国峰会的联合声明还指出,将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开放透明的方式推动四国对话与合作。这一点也一直是各方讨论的焦点。

  据《金融时报》报道,梅德韦杰夫把峰会举办城市叶卡捷琳堡称为“世界政治的震中”,说发展中国家需要以新的形式会晤。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雷雅布可夫则称,这一形式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另外,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接受了巴西在2010年主办下届峰会的提议。在9月份的20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期间,“金砖四国”领导人还将举行非正式会晤。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引述专家分析说,虽然这次会晤可能不会产生非常具体的措施,但它最关键的意义是让这4个国家之间联动的机制开始运行,4国领袖这种会晤很可能将在今后定期举行。

  美国《侨报》认为,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典型代表,“金砖四国”已经意识到联合发声、协调行动的必要性,而西方传统大国也应当直面这种趋势,真诚地将其纳入国际体系的改革与世界秩序的重整中来。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指出,有评论认为,四国除了在强劲经济增长方面有相同之处,它们各自有极为不同的政治立场、全球政策重点和外交考虑,使他们在团结起来抗衡西方主导地位方面存在障碍。

  菲律宾《世界日报》也指出,由于政治、社会、经济制度不同,“金砖四国”之间不是毫无间隙,一些矛盾不是在“金砖四国”的机制中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作为经济合作机制,共同点还是大于分歧。不然“金砖四国”也就难以走在一起,四国峰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求同存异,合作协调,共同应对危机,寻求集体的利益,这是“金砖四国”今后应走的道路。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