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发动对加沙的空袭以来,加沙的“地道”成了重点打击对象。一位加沙居民称,在与埃及接壤的“地道区”,一个上午就被以军轰炸了19次,造成附近40多名平民伤亡。据埃及官员保守估计,空袭以来,至少有120条地道报废。媒体惊呼“加沙失去了最后一条生命线”。地道———怎么会成为加沙人的生命线?而以色列又为何对它重点打击?这要从两年前说起。
应运而生 以色列封锁催生“地道经济”
面对以色列的封锁,“地道”成了加沙的另一种交通设施,另类但不可或缺。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地道经济”在加沙蓬勃发展起来了。
2007年,加沙的地道产业最为兴盛。当年哈马斯击败了同族兄弟法塔赫,在加沙站稳了脚跟。以色列随之对加沙地带进行了全面封锁,希望以此瓦解哈马斯的统治地位,同时催生了加沙的地道经济。
法耶兹·什维克就是一个地道商人,他经常往返于加沙和埃及之间,将埃及的货物通过地道运到加沙贩卖,赚取高额回报,客观上也缓解了加沙人的生存压力。
“加沙没什么资源,我们的食物、用水、甚至电力、燃气都要依靠外界。能源主要是以色列提供,日常用品更多的是来自埃及。”“地道商人”法耶兹·什维克回忆封锁初期时,滔滔不绝,“以色列封锁,让加沙人十分紧张,100多万人生活怎么办?光靠联合国的人道主义救济根本不管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埃及和加沙接壤地区的地道越来越多。一些是哈马斯挖的,另外一些是加沙地带的普通巴勒斯坦人挖的。地道,成了一些有头脑的巴勒斯坦商人的投资渠道。
靠着地道,法耶兹在2007年的生意十分不错,他主要贩卖一些食品和小家电。
“我主要从事的买卖是直接从埃及一家巧克力厂进货,到加沙贩卖。同时,也从埃及方面获得诸如费雷罗之类的西方巧克力。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就是正常商人之间的正常贸易。”
蓬勃发展 拉法农民扔下锄头当“倒爷”
在埃及卖11美元的牛仔服,在加沙可以卖到33美元。在金钱的刺激下,形形色色的人都加入到“地道淘金客”的行列。
随着地道经济的愈加兴盛,形形色色的人都投入到了这个行业。
穆罕默德·阿赫玛德原本在加沙有自己的一个砖厂。2007年6月哈马斯控制加沙后,砖厂效益不好,头脑精明的阿赫玛德就雇用了10名劳力开始挖地道,到埃及找些新的营生。他的理由很简单———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
“我穿的这身牛仔服就是埃及产的,当地买11美元,不过我要是运到加沙的话,可以卖到33美元。我的凉鞋也是从埃及运过来的,加沙这边没有这种款式,只有从埃及才能买到,因此不缺销路。”
另一个叫纳西德的加沙人此前是埃及与加沙边境城市拉法口岸的农民,但是当巴勒斯坦人忽然发现他们不能从外界进口生活必需品时,纳西德就放下了锄头,开始利用拉法遍布地道的便利,逐渐干起了向加沙运送能源的生意。
“我其实什么都可以从埃及进口,从男女服装到汽车零配件,从巧克力到药品。不过进货最多的还是鞋子。”纳西德说。
虽然地道成了加沙居民的必要生活来源,但是利用地道运送物资的成本显然要比地面运输更加昂贵。有一个统计,称从地道走私埃及货物,每吨成本高达9000美元。因此商人们只要将货物运到加沙,就会比埃及的价钱贵上好几倍。
地道商人们利用地道走私货物的本质也是对利润的追求。他们挖地道的潜台词就是———赚更多的钱,为了这些钱值得冒险。
客观上地道为加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目前,加沙地区80%的人口靠接受援助来维持生活。但是也有一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好一些,他们往往有亲戚在国外打工,或者经营一些小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