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又逢大涝,素有“两江”(长江、珠江)生态屏障之称的贵州本是水资源充沛的省份,却遭遇年年抗旱年年旱、雨季水土流失以及石漠化严重的局面。作为我国石漠化的重灾区,贵州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在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面前愈显脆弱,山区贫困群众生活雪上加霜。如今,贵州正积极寻求突围之道,探索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共同推进,实现生态与生存和谐发展。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远看花江河,有水喝不着,姑娘往外跑,媳妇讨不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北盘江镇是贵州有名的高温岩山地带,也是我国西部强度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顶坛片区的极强度石漠化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环境恶劣使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几乎丧尽。
北盘江镇铜洞湾村支书罗泽亮回忆说,1980年前,顶坛片区几乎所有人靠吃救济粮和返销粮度日。“乱石地里种包谷,干旱10天就绝收。就算天公作美,收成也只够吃两三个月,饱一餐饿一顿,天天吃野菜,年年吃救济,日子真是苦啊。”为逃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煎熬,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举家搬到县城的村民胡明忠摇着头说,1992年前,这里人均口粮不足10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200元。
专家介绍,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或结果。
在贵州,凡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就是最贫困的地区,全省88个市县中就有74个市县石漠化比较严重,已不具备生存条件而需要移民搬迁的就有45万人。贵州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徐彦杰说,石漠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实质是水土流失。石漠化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黔西南州册亨县副县长吴玉方说,越是石漠化严重的地方,人口越密集。册亨县北部4个石漠化严重的乡镇有7万多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近1/3,而土地面积仅占1/5。
穿行在贵州重旱区,半月谈记者看到,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农民向25度以上的坡地要粮,开垦的土地由山下一直盘旋到山顶。土地中裸露的大石头比土还要多,石头缝中的土壤成为农民一年收成的希望。册亨县冗渡镇岜磨村村民熊达良说:“一块田全在石旮旯里,土地越种越少,石头越种越多,没有水只能种包谷,每年吃粮要靠买。”
石漠化加剧灾情发展
2009年7月至今年春季,贵州遭遇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地处贵州西部和南部的黔西南、六盘水、安顺和毕节是此次大旱的重旱区,也是石漠化最为集中的区域。石漠化严重的地方,都是人畜饮水最为困难的地方。半月谈记者在贵州旱区调研时,当地干部群众普遍有这种感受。
“贵州大旱不是石漠化造成的,但石漠化加剧了旱情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贵州省石漠化治理专家组首席专家熊康宁说,石漠化地区生态比较脆弱,承受干旱的能力比较低,在同样的气候干旱条件下,石漠化加深了干旱的危害程度。
在重旱区连绵不断的喀斯特山坡上,石头裸露。靠石头缝里仅有的一点土壤坚韧地生长了几十年的灌木、乔木大量干枯,新造林大面积枯死。村民苦苦守候在地下水源点旁,有时一天也接不满一桶水。
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较为典型的晴隆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治理石漠化。特大干旱,使这里的省内最大种羊基地严重受损。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说:“干旱对我们是毁灭性的打击。24万亩人工草场绝大部分受灾,21万只羊饮水全部靠远距离拉水。缺草、缺水导致母羊奶水严重不足,流产情况严重。”
特大干旱对贫困地区更是雪上加霜。据贵州省扶贫办初步统计,全省因特大干旱灾害致贫返贫人口达53.54万人。另外,干旱导致大量牧草、植被枯死,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成为旱区荒坡以及农田、沟渠周边优势种群,快速蔓延扩张。旱情最重的黔西南州,在牧草缺乏的情况下,因采食紫茎泽兰中毒死亡的山羊就达1.5万只。
要生存更要生态
大旱期间,半月谈记者却在册亨县东部的秧坝镇的农田里看到了久违的绿色。这里因为森林覆盖率高,群众生产生活受旱灾的影响并不大。
“全镇森林覆盖率78.5%,大旱期间河流不断,这完全得益于生态建设。”秧坝镇党委书记王俊说,多年来,村民种树得到了实惠,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60%来自林业,既调动了农民种树的积极性,又获得经济、生态双赢。长期以来,这里既没有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也没有出现群众断水的困境。
然而,尽管近年来贵州大力建设生态,构筑起了“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但生态形势仍不容乐观。据贵州省水利厅统计,全省现有耕地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0%,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20%。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制约贵州生态建设的“瓶颈”。
徐彦杰说,贵州近年来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广大农村人口依赖土地生存发展,大面积陡坡开荒,过度垦殖,乱砍滥伐,使水土流失成为贵州生态与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熊康宁介绍,贵州石漠化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目前年均增加334.7平方公里。
生态与生存之间的矛盾加剧越来越引起贵州省有关部门的重视。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介绍,针对现状,贵州正积极调整思路,探索扶贫开发新路。今年,贵州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开展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每个乡、每个村都要做出科学而具体的规划和措施,意在全省率先探索总结出一条喀斯特特殊类型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在中央的高度关注下,国家有关部委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科学编制“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旨在破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探索石漠化地区生存发展的治本之策。- 半月谈记者 周芙蓉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专题:南方持续暴雨多省遭洪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