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石油储备设施设计施工缺陷、健全安全保障联动机制、提升专业针对性安监能力,事关我国油储安全管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原油储罐爆炸后扑火难度最大的一次。”当公安部灭火救援专家组组长、高级工程师陈家强感慨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的现场明火已被完全扑灭,海上溢油清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回顾事件整个过程,令人欣慰的是:辽宁公安消防官兵不畏艰险、科学扑救,仅用15个小时就成功扑救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引发的10万立方米油罐大火,及时控制住火势,不但保障了周围储油罐和化工原料罐的安全,也保障了整个大连港和大连市的安全,同时整个救援无一人伤亡。
7月23日,安监总局和公安部通报大连输油管道火灾初查原因:油轮暂停卸油后,作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注入含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管道内爆炸。
采访中,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胡大鹏指出,对集中储油等敏感地区,除了要求建设规范外,“安全连锁应对措施也应提前做好,并应设置多种防险应急预案,如紧急切断、外围封控等措施。”他建议,在这些敏感地区引入第三方检查机制,对建筑施工设计、交通运输、设备操作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督。
辽宁消防“铁军”的15小时
最危险的时刻发生在7月17日凌晨3时至5时,一台消防车被大火吞没,输油管道纷纷爆裂,传出巨大的爆炸声。此时,已经有人提出,希望领导撤离,全部救援人员撤离,放弃救火。面对随时可能失控的局面,公安部和辽宁省公安厅主要领导,根据现场作出战术调整,决定“继续救援,决不后退”。
一名消防战士已经被烤得浑身炙热,仍高声喊:“快向我身上喷水,向我嘴里喷水,我还要上!”这名战士由于站的时间太长,膝盖被火烤得难以支撑,就跪在脚下的泥水里,手握泡沫枪继续战斗……
当一个储油罐底部已经着火,已经开始蔓延向最危险的二甲苯罐的时候,平衡喷水已不起作用,没有任何命令,沈阳消防支队两名士兵顺着罐边的悬梯爬到罐顶,面对高温灼烧的储油罐、喷水激起的火苗几乎舔到脸上的危险局面,用水枪向下点对点喷水……
现场救火的大连消防支队开发区大队大孤山中队的代理中队长刘磊连续11个小时紧握泡沫枪,手部失去知觉,要别人帮助掰开手指才能取下泡沫枪……
据辽宁省公安厅介绍,在刚接到报告还不完全清楚火情的情况下,省公安厅就根据石油化工火灾特点和出事地点的情况迅速作出调集全省消防力量支援大连的决定。在火情发生后的4个小时,营口消防支队作为第一支增援力量赶到了火灾现场,截至第二天3时,全省13个市的消防部队和5个企业的消防力量全部到达现场投入救援,较为充足的警力避免了火势蔓延。
从现场看到,起火区域周围有数十个储油罐,距离最近的只有几米。同时,几十米外还有十几个剧毒化工原料罐。事发期间,输油管道一夜之间发生6次爆炸,火势7次反弹。辽宁消防总队长王路之说:“这次生死大救援,各级领导一直与消防战士一起奋战在一线。”
大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立科表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大连市主要领导都在最关键的时候亲临火海一线,给消防官兵以巨大的鼓舞。据了解,全省13个市的消防支队都由一名主官带队参加救援,在现场,主官都抱着水枪冲在前面。
科学施策保障成功扑救
陈家强说,辽宁公安消防部门集结调动部队及时合理,在灭火战术上采取先控制火势,同时冷却保护部近储罐,最终取得了灭火胜利,体现了辽宁公安消防应对突发事件和科学救援的能力。
在距爆炸的储油罐几十米处,是二甲苯等化工原料储罐,这是一种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发生爆炸,不仅在场的全体救援人员都将遇难,而且方圆百公里都会被毒气笼罩。先行进入火场的大连消防支队及时发现了这一隐患,在向着火的油罐发起主攻的同时,着手在两个罐之间堵截,防止火势蔓延。现场指挥部此后又派两个市的消防力量、17台消防车组成一道隔离墙,同时喷水阻止火势向二甲苯储罐蔓延,经过7个小时的努力,终于保住了二甲苯储罐,保住了火场的生命线。
王路之介绍道,近年来,辽宁提出打造消防“铁军”,从思想上、作风上、技能上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和培养。“辽宁‘铁军’在这次救援中经受住了考验,两天两夜没有一名官兵累倒、病倒,这与日常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分不开;在火场狭窄的小道上,近百台消防车进出有序,不仅没有造成堵塞,甚至连一次剐碰都没有发生,这与平时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分不开的。”
辽宁还在消防部队中组建灭火救援攻坚组,经过特殊训练、承担特殊任务、享受特殊待遇。大连消防支队在先期进入火场后发现,输油管道的部分阀门没有关上,在输油管道不断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大连消防支队攻坚组的3名战士在水枪的掩护下冲了上去,关一个阀门要转800圈,每名战士要轮换转200圈才能关上,在大火的包围中,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辽宁的“铁军”在火场中经受住了考验,辽宁消防良好的设备也在救援中发挥了作用。近年来,辽宁公安努力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加大对消防部门的投入力度。大连消防支队共投入3000多万元从国外购买远程供水组合装备,压力大、供水距离长、流量大,供水量在这次救援中占到整个供水量的一半。
安监应急能力需提高
这次事故是由一条900毫米(直径)输油管道爆炸引起的,随后引发一条700毫米管道爆炸,前一条输油管道的爆炸起火很快处理完毕,而后一条管道和相邻容量为10万吨的103号油罐持续燃烧,直至阀门全部关闭后火势才被基本扑灭。扑救过程中,现场连续发生多起爆炸,虽未有人员死伤,但风险非常大。
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被烧得严重变形的900毫米输油管道和700毫米输油管道几乎是并列排列,边上还有其他管道,管道间的距离很小,一条管道出现事故,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此外,事故现场林立的储油罐之间相互距离也很近,罐区为数众多的罐体中不但包括原油罐,还包括成品油罐、危险化学品罐等。所幸此次发生爆炸起火的是燃烧速度较慢的原油罐,如果是其他罐体,后果将非常严重。
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迅速赶赴现场扑救,但罐体之间的消防通道过于狭窄,消防部门的车辆难以展开队形,消防车辆的进出受影响。在扑救过程中,还曾出现水供应不上的局面,最后有关方面果断下令取用可能对消防装备产生不利影响的海水,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次火灾扑救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油罐阀门的关闭,一个电动阀门的关闭在有电情况下只需要3分钟时间,而人工关闭则需要3个小时,大连供电公司派出的发电车在接续供电后很快就将剩余的7个油罐阀门关闭,但供电公司也遇到了问题:事故现场的供电线路是由企业自行维护,连电压都有差异,给供电造成不少问题。
事故处理转入海上溢油清理阶段后,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说,中海油4艘海上溢油专业回收船中的“中海石油252”船是国内最先进的专业收油船,具有多功能溢油回收手段,可自动展开40米的困油栏,船体前内侧有双挂式吸油器,每小时可吸收11立方米的油水混合物,另外3艘船只吸油能力也很大。
“但机器收油也有限制,必须是海上油膜厚度在0.15毫米以上才适用,如果低于这个界限,机器回收就难以发挥作用,那时就需要采取化学消油手段,但会造成二次污染。为避免二次污染,各部门应联动协商一致行动,增快机器收油进度。”否则,将一定程度错失不少污油处理时机。
据初步了解,这次火灾发生现场的数十个罐体分属于国家储备油库、中石油、西太平洋石油公司等不同公司,且各公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事后看在应急功能建设方面显得“各自为政”。此外,这些罐体在建设当中以建设单位为主,导致互相间差异较大,包括供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以致应急处理工作常受到一些简单技术问题的制约。
之前来自海事部门的数据显示,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储转分拨基地,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可接卸30万吨超大型油轮,年通过能力577万吨。但有关专家坦言,目前当地的溢油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船舶溢油事故的需要,主要是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较低、溢油应急处理设备和装备短缺、缺少专业应急队伍、应急力量等。
有关安监专家介绍说,这次事故也是对当地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结果表明,当地安监体制、安监力量和安监装备需要加强。目前正在组织安全度评估,以及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封闭化管理,同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应急机构。□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