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四大自然保护区群携手保护藏羚羊——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中国西部四大自然保护区群携手保护藏羚羊

2010年09月08日 20:1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藏羚羊保护十年回顾暨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研讨会”9月7日在中国青海省会西宁落下帷幕。位于中国西部的四大自然保护区——新疆巴州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达成共识——将在今后展开合作,携手共同保护濒危物种藏羚羊。

  9月正是母藏羚羊们在可可西里“大产房”卓乃湖畔产下幼仔,并携新生命向原来栖息地迁徙的季节。从可可西里到三江源头,从阿尔金山到羌塘草原,它们随季节迁徙,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这片总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约相当于一个法国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相邻自然保护区群。

  四大自然保护区全部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研讨会上,四个保护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致力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保护事业,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努力在“世界屋脊”为野生动物打造一个生态乐园。

  据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长才旦周介绍,四个保护区将建立联防协作轮值制度,加强互访、交流和学习;每年开展联合巡山巡护、栖息地保护、科学研究、人员交流、信息互通、协同办案、生态教育等活动;将建立联络员制度,每季度定期相互通报本保护区阶段工作情况,随时向其他保护区通报本保护区开展的重大活动、案件线索等重要信息。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巨额利益驱使,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不法分子在可可西里地区进行疯狂盗猎。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曾从20万只锐减到2万只。1999年,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发起的武装反盗猎行动——“可可西里一号行动”打响,藏羚羊分布区内的各自然保护区开始了依法保护藏羚羊的历程。

  经过10年的反盗猎斗争,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数量逐渐恢复。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中国森林公安共破获盗猎藏羚羊的案件100余起,收缴藏羚羊皮17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余公斤,各种枪支300余支,子弹15万发,各种车辆153辆,抓获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目前藏羚羊主要栖息地——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已由保护前的6万多只恢复到约12万只。

  如今,无论是坐在“天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里,还是驱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野生动物已经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

  在可可西里,多年来队员们救护、喂养、治疗各类野生动物287只,其中大小藏羚羊270只,同时还成功实现了4例人工喂养管理条件下的藏羚羊繁殖,为藏羚羊人工繁育、易地繁育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保护藏羚羊的过程中,各自然保护区之间开展过一系列间接或直接的协作,推动了藏羚羊保护事业的进程。但我们的保护水平还远远不够。这更加要求四个保护区之间在人力、装备上通力协作。”西藏那曲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吴海鹏说。

  “盗猎分子们活动范围不定,往往能避开巡山队员的视线。这就要求各个保护区之间及时沟通案件线索,”才旦周说,“现在我们达成联防、联动、协作的机制,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片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然而,携手后的四大保护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保护资金、人力和设备的缺乏依然困扰着各个保护区。

  目前,各保护区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的情况,常年的高原生活使巡山队员们的身体每况愈下。以可可西里为例,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仅有19名队员能够担任巡山任务。巡护一圈至少需要7天时间,一切食品、燃油都靠汽车运输。常年驻守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地理情况复杂的无人区,他们承受着极大的困难和寂寞,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近几年来,随着可可西里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这里进行短期的志愿服务工作,但我们依然缺乏能长期扎根在此的工作人员。”才旦周说。

  “执法权限问题也需要解决,”他说,“在西藏和青藏,我们都能以当地的森林公安为主体进行执法,但是如果在新疆,还需要进一步沟通。”

  此外,才旦周表示,目前青藏高原开展的野生动物救护与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科研人员的培养和设备的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我们还在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他说。(吴光于 侯德强)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