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考察如今难见“熊出没”
中科大北极科考队员仅遇一只北极熊,北极少见大片冰
历时82天、总航行1.2万海里,带回来20多箱样品,9月22日凌晨,结束北极科考任务的中科大地球与空间技术学院极地研究室博二学生李政,回到了合肥。作为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之一,李政研究的课题是温室气体与海冰快速变化的关系。他带回来一条让人担忧的消息:遇到的北极熊越来越少、海冰融化面积扩大,北极受到温室效应危害明显。
北极点立“中国结”
7月1日,李政与100多名科考队员,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向北极。此次科考是我国历次北极考察时间最长的一次。最北到达北纬88度26分,创造了我国航海史的新纪录。李政说,虽然这次的航行纪录是北纬88度26分,但实际上在88度22分时,船就停止了发动机,船随着海水的漂动,到了88度26分。为了纪念这一新纪录,队员们突发奇想:30多名队员躺在冰面上,用身体拼一个88度22分的造型。
科考队员乘坐直升机飞往北极点,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和对北极海冰的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并在北极点留下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中国结。
只见到一只北极熊
在北极面临的危险之一就是来自北极熊。为了防止在科考时受到北极熊的攻击,队员们成立了防熊队,并首次带去了可以躲避北极熊的绿色的“苹果屋”。“可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上,我们在北极期间,只看到过一次北极熊。”李政说,7月24日突然听到船上的广播播放北极熊出没的消息,发现这是只成年熊,正在吃一只海豹,鲜血染红了冰块。“这只熊见到我们变得很惊慌,飞快地向前跑,但慌乱之中它跑错了方向,与我们的船行驶的方向相同。”令李政没想到,这也是他在科考期间,仅有的一次见到北极熊。“北极熊的鼻子很灵敏,为了能吸引它们,我们特意搞了一个露天烧烤,可是熊还是没有出现。”
险些掉入冰窟窿
除了北极熊带来的威胁外,科考队员面临的最大一个危险是——融池。李政解释,在冰面上有许多融化的冰洞、冰裂缝等等。今年冰融化得很严重,所以冰面融池的数量也比往年多,而且有的融池还没融透,上面覆盖了一层薄冰,下面全是冰冷的海水,如果失足坠入,后果不堪设想。“我有一次经过一块冰面时,上面有雪覆盖,从外表很难看出是融池,当我踩上去时,就立即掉了下去,好在反应快及时脱险。”李政介绍,在北极出行有一件必备物品——竹竿。“别看这根普通的竹竿,在冰上行走时,我们都是用它探路,扎一扎脚下是不是实冰。”
海冰融化速度加快
这次考察,让李政感受最深的是,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加快。
“上次北极科考,当船开到北纬84度时,海面全是冰块,船就无法再向前。”李政说,这次在北纬86度以北海域仍出现了大量水域。在冰站工作的12天里,李政也发现脚下的冰块正在发生变化。“刚开始是很坚硬,后来发现有些冰变成一粒一粒的,很散松。有一天温度在零度以上,冰就在眼前融化。”
李政说,这一现象同样让有着多年行船经验的船长感到意外,与2008年的北极相比,如今北冰洋的变化让人震撼。“虽然还没有具体统计数目,但北极熊的数量肯定少了,其中一个原因就可能是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适合它们生存的空间变小,它们被迫迁到更往北的地方去了。”(0201)
(图由李政提供)
□实习生 袁馨馨 记者 蒋瑜香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