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首开高峰论坛破解文化"误读" 学者热烈讨论——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中欧首开高峰论坛破解文化"误读" 学者热烈讨论

2010年10月07日 16: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日上午欧盟委员会总部三层的大会议室内,50多位来自中国和欧洲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分坐圆桌两侧,他们时而眉头深锁,匆匆在纸上记上几笔,时而认真聆听,频频点头,耳机里传出的是汉语、英语、法语的同声传译。

  这是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一幕。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是中国和欧洲专家、学者之间首次进行高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出席了当天的开幕仪式并致辞。

  在演讲中,温家宝深情地说,文化是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巴罗佐也深表赞同。“欧洲和中国代表了两种古老的文明,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许多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艺术家的诞生地”。

  “现在我们需要一座桥来连接我们的人民和文化,帮助我们相互了解,互相学习,”他说。

  随后展开的是中欧学者之间有关东西方世界观、现代化和美学的闭门讨论。意大利哲学家翁贝托·埃科率先发言,称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存在“缺憾”甚至是“误读”。他说全球化有时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东西方相互接触,但却很难真正融合。以中餐为例,虽然欧洲遍布中餐馆,但那些菜肴远不是品种丰富,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的代表。

  埃科认为,欧洲和中国在相互了解方面还存在“不平衡”和事实上“不对等”。据他观察,在中国的书店里能见到大量西方哲学家、批评家和作家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却罕有中国书籍被翻译成欧洲的语言。“由此可见改善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必要性”。

  他的发言立即炒热了现场气氛。中欧学者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展开了正面交锋。

  中国学者裘锡贵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化看似千差万别,实则也有很多共通之处。他以中国思想家老子与西方哲学家尼采为例,将他们的思想进行了比较。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略带兴奋地说:“有时候,你都不得不惊诧于人类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她举例说,《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能找到类似的表达。

  讨论持续到中午时分还未结束。会议主持人颇有深意地说:“前面的讨论很热烈,希望稍后举行的自由讨论能够火药味更浓些。”

  走出会场的中欧学者都显得有些意犹未尽,一位比利时艺术家拉住记者询问如何读出中国学者的名字,他说“想私下再找他聊聊”。

  激烈的辩论实则是中欧思想和文化的一种激辩,一种碰撞。通过辩论,增进彼此的了解,达成共识。今天论坛,看似中欧学者分坐两边,但到底是个“圆桌”,首尾相接。

  正如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的欧盟委员安德鲁拉·瓦西利乌所说:“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财富而不是阻碍,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促进我们的发展,帮助彼此和谐相处。”(记者 康逸 张崇防)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