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再“奔月”:为中国人将来踏上月球铺路——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嫦娥”再“奔月”:为中国人将来踏上月球铺路

2010年10月11日 14:1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30日,截至《瞭望》新闻周刊发稿时,“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称,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

  3年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顺利升空,3年后的今天,“嫦娥”再次奔月,以为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踏上月球铺路。中国探月工程借此由一期迈入二期,翻开跨时代的一页。

  科技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中国是发展中的科技大国,仅科技人员就达数千万之众,却不是科技强国。中国唯有千方百计发展科学技术,才能追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真正用实力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古往今来,茫茫太空留给人类太多的谜团,也成为人类不懈探索的目标。作为太阳系中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一直是人类追寻探究太空的首选之地。

  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1958年~1976年8月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月球探测取得划时代的成就。

  上世纪60年代的探月工程证明,探月能实现的真正价值远远高于工程本身。月球探测可以成为科学和技术的孵化器,并推动国民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与革命。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虽然耗资巨大,但这项工程,导致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的产生。据不完全统计,此项工程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的专利成果,这些专利成果扩展到当时美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探月工程项目,人类还可以探索如何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研究站,在地球以外空间发展产品和工业,建立能够自给自足的“外星家园”。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需求的日益加大,如许多空间微重力科学研究条件、特殊生物制品的大量生产等都需要在一个像月球那样庞大的“太空实验室”进行与完成。

  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储备,被称为“人类未来能源的仓库”。这一因素也成为一些国家重返月球最主要的动力——上世纪90年代末,美、俄、德、英、欧空局、日本、印度等纷纷提出各自的空间计划,掀起了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一时间,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成为许多国家或组织的明确目标。

  2004年,中国发布了自己的空间探测计划,探月工程成为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空间科技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是中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标志性工程。

  相比美、俄等航天大国,中国的探月之路前程漫漫。可喜的是,在为“嫦娥一号”首次“奔月”做准备的几年间,中国一批年轻的科技人才迅速成长,航天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中国航天事业以半个多世纪的深厚积累,为探月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大量事实再一次证明:只有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文/孙英兰)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