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有了一项项具体制度、措施,并体现在一件件设施装备上,落实到一个个可操作的细节中,比如加大安全投入建设避难室、救生舱和未雨绸缪加强日常训练演习等,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才能转化为现实,才能创造零死亡的救援甚至是零事故的奇迹
记者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了解到,山西加快推进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开始在全省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其中7个试点矿井中有的已建成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有的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0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好消息。
前几天,举世瞩目的智利矿井大营救刚刚完美落幕。700米,33条生命,69天等待……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救援奇迹。之所以能实现33个遇险矿工全部升井获救,实现“大团圆”,紧急避难所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整个营救链条中的基础、“功臣”。紧急避难所里完备的设施装备、货真价实的物质储备(储存的应急用食品,每人每48小时可以吃两汤勺的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屏障,支撑了矿工们最初的17天,为接下来旷日持久的营救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没有紧急避难所,就没有后来“好莱坞式”完美的成功营救。
中国是一个矿难多发的国家。而我国一些矿难伤亡人数众多,缺乏完善的紧急避险系统正是重要原因。
如今,产煤大省、也是矿难多发的山西在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面走到了前面,这是一个好兆头。据介绍,山西正在加紧推进煤矿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等“六大系统”的建设。全省选定了五大集团的7座矿井作为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试点,力争建成后在危急情况下“防得住、躲得开、救得快”。
当然,加强安全设施意味着增加投入,且是不菲的投入。据介绍,一般的煤矿避难所(使用期限为10年),单价是8万美元(约合50多万元人民币),这还不算安装费、培训费、维护费、井下移动安装费等。在没有外在压力,如舆论、经济处罚甚至刑罚等的情况下,是少有资方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去这么投入、加强的,在美国、加拿大等国,配置避险硐室也有强制性规定。目前,我国也正在强制推行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根据国务院23号文件,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等,逾期未安装的,将面临相应惩处。有压力才有动力,希望有关方面制定分阶段目标(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才检查,那时发现未完成也来不及了),加紧督查不放松,并毫不犹豫地严惩那些没有完成任务者,“逼迫”所有矿企都行动起来,让更多的避难室、救生舱建起来。
不过,并不是说建了避难室和救生舱就万事大吉。矿工的素质,也是决定救援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智利矿难发生后,井下矿工理性有序的自救和生活,体现了自救意识和本领,就与平时的培训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平日不加强对矿工的培训、演练,还是“放下锄头就下井”,这些投资巨大的设施设备难免也会成为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救援救生作用。
只有有了一项项具体制度、措施,并体现在一件件设施装备上,落实到一个个可操作的细节中,比如加大安全投入建设避难室、救生舱和未雨绸缪加强日常训练演习等,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才不是纸上谈兵,才能转化为现实,才能创造零死亡的救援甚至是零事故的奇迹。(谢锐佳)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