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株洲市委办公开选调工作人员进行面试。在候考室内,沙发、茶几上有香蕉皮、瓜子屑,而垃圾桶就在旁边。8分钟内,考生独处候考。一天下来,有人在门外观察53名选手在候考中的表现,却只有三名考生将香蕉皮和瓜子屑丢进了垃圾桶。(10月17日《成都商报》)
我国选拔任用干部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干部之德是重要的评价标尺。在这个意义上,将是否自觉收拾垃圾设置为一道面试题目,纳入公开选调干部考核的范畴,实质上不过是选人用人标准的一种细化。遗憾的是,这不经意的一道题,53名考生中却只有3位考生合格。
事实上,检阅考生的文明素质、重视个人的品行修养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层层递进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箴言;“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也经常被人挂在嘴边;而一些企业在具体实践中,更是把类似面试题目运用得炉火纯青、神不知鬼不觉。
回到株洲市委办公开选调干部一事上。为官先做人,“人品即官品”。政治道德与个人修养、公德与私德从来不是泾渭分明的,甚至会成为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根本没有办法切割,这是由道德属性和人的本质“先验”决定了的。包括个人生活作风与文明自律水平在内的考生私德,必然随着主人身份变成领导干部而介入公权领域,影响公权力运行。试问:今日不自觉收拾垃圾的考生,叫人如何相信,明日一定能成为公德上没有“垃圾”的干部?
对于公开选调考生考核,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严格考核其生活作风和文明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提升机关工作作风,还能进一步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现代政治文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公开选调的干部不文明、不注重细节,在生活作风或私德上有问题,那早晚都要出大问题。而这,除了伤害自己和亲人外,还会撕裂社会公平正义和老百姓的心,久久难以愈合。
不过,实践无数次证明,个体觉悟远远没有制度可靠。干部之德,既靠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的道德自律,更靠制度的保障与约束。在对选调考生考核是否收拾垃圾的同时,还得从制度上保证那些成功选调上的考生,能把自身的文明素质一以贯之,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蜕化变质。
选调干部考核是否收拾垃圾不是一件小事,也不能当作一件小事看待。但是,如何让诸如此类的考核由考生推广到所有领导干部,促使所有领导干部都具备良好的官德官品?这,或许是一个更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课题。(陈尧)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