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嫦娥二号卫星在近月点对月球虹湾区拍摄,卫星在轨道上飞行,月球在自转,如何能够在极短的曝光时间内实现优于1.5米分辨率的成像?卫星的在轨飞行和各项设备又将面临哪些考验?
10月27日19时30分左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嫦娥二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虹湾区开展高分辨率成像,这是“嫦娥二号”第一次在15公里高度处对位于月球正面的虹湾地区进行拍摄。
降轨拍摄虹湾,探测结束后将再回环月圆轨道
26日21时左右,“嫦娥二号”按照测控系统预先注入的指令,在月球背面自主实施变轨,成功从原来的100公里环月圆轨道,降轨进入了月球虹湾成像轨道。
该轨道为椭圆形,远月点大约距离月球100公里左右。近月点约为15公里,基本位于虹湾上空。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介绍,27日19时30分左右,“嫦娥二号”顺着这个椭圆轨道,飞到虹湾上空,在最近为15公里高度时,卫星上搭载的新研制CCD立体相机对虹湾区进行了优于1.5米分辨率的成像,勘察地形地貌。这也是“嫦娥二号”对虹湾预选着陆区进行的第一次拍摄。
此后,按计划,1—2天探测结束后,卫星要在月球背面再自主变轨,重新回到长期绕月运行轨道,也就是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继续开展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从降轨到回到原来100公里环月圆轨道,“嫦娥二号”将在虹湾成像轨道中一共飞行超过30圈,这也意味着卫星将在15公里轨道处对虹湾几十次成像。
据专家介绍,卫星在这个100公里乘15公里轨道上飞的时间越长,相应风险越大。由于卫星还要回到100公里圆轨道继续做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月球成像探测,加上考虑地月日的运动规律、卫星的本身能源等因素,才确认让卫星飞这么多圈数。之后,卫星将传回虹湾区高分辨率图像。
为“嫦娥三号”探路,成像分辨率大大提高
专家介绍说,月球虹湾并非是海湾,并没有水,实际上是一块类似平原的地方。该地区的北面和西面被山包围,东南面较开阔。
国防科工局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说,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于2013年左右发射并在月球软着陆,目前选择在月球的虹湾区着陆,因此要对这么一块南北100公里、东西300公里的区域预先进行高分辨率成像。
“嫦娥二号卫星先去侦察一番,看选的这个着陆区地形怎么样,是否便于降落等。”吴伟仁说。
在“嫦娥一号”任务中,卫星携带的CCD立体相机能够自主完成成像。“嫦娥二号”任务为满足月球虹湾区高分辨率成像要求,则需要地面利用轨道预报生成CCD相机相关参数数据,并注入卫星才能完成成像。
轨道低,环境复杂,考验精密定轨技术
据介绍,与嫦娥一号卫星上CCD立体相机的120米分辨率相比,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新研制的CCD立体相机分辨率大大提高。
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主任设计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赵葆常说,嫦娥二号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在100公里的分辨率优于10米,在15公里轨道处分辨率优于1.5米,分辨率很高。
同时,相机采用多条线阵CCD对同一目标多次曝光的原理,以满足分辨率提高对相机曝光控制要求。这是我国相关载荷研制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有关专家介绍说,在这个月球虹湾成像轨道上,由于卫星环月运行远月点高度只有100公里,近月点高度最低只有15公里,月球不均匀引力对轨道摄动影响较大。此外,月球表面有很多高山,最高的山峰达到9000米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卫星飞行的环境较为复杂。
轨道低,环境复杂,对精密定轨技术是一次实战检验,需要提高轨道改进和预报精度,为高质量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保障。
卫星和月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相机曝光时间极短
赵葆常说,从“嫦娥二号”担负的对月成像任务来说,100公里处拍摄的10米分辨率的照片,可以给地质学家提供更加详细的月球图,用于科学研究。而对虹湾区进行1.5米分辨率的成像,主要是为了给“嫦娥三号”探路。
专家介绍说,卫星对月球的成像跟相机拍静物不同。月球卫星对月成像时,照相机和被拍的目标始终是运动状态。尤其是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对月拍摄时,卫星离月球很近,卫星在飞行,月球在自转。相机在飞过一片区域时,曝光时间十分短暂,如何才能获得清晰的月球图像是一大难题。
“卫星飞过1米的时间,我们算了大概是0.6毫秒,因此曝光时间就不能大于0.6毫秒,否则照下来的照片分辨率就达不到要求。”赵葆常说,曝光时间太短,当目标很暗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曝光不足,照片出来后什么也看不到。
相比之下,嫦娥一号卫星相机分辨率是120米,曝光时间就可以长一些,相当于飞过120米的这段时间。
为此,CCD立体相机为月球拍特写时,就用到相机的推扫成像技术,也就是先成一个条状的像,然后由若干个条状的像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记者 余建斌)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专题:嫦娥二号发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