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氧气都吸不饱的“生命禁区”西藏,肩负戍边卫国神圣使命的西藏军区部队官兵,开创了世界军事训练史上的数百项第一。请跟随记者一道探寻—— 勇士,挺立地球之巅
官兵越奉献 我们越要讲关爱
有人说,在西藏,躺着就是奉献。驻藏部队官兵却说,就是躺着,也要头朝边防,手握钢枪。
驻亚东边防某团副参谋长黄欣,在带领战士巡逻途中突发高原病,与精疲力竭的军马一起倒在了冰峰雪谷间;驻墨脱某部战士饶平在巡逻回撤途中突遇泥石流,为救战友英勇牺牲;詹娘舍哨所3名战士在背雪取水过程中,突然遭遇雪崩灾害,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雪山之巅……
仗剑守边关,身死为祖国。“官兵越奉献,我们越要讲关爱!”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和边防某团克服重重困难修建水泥路,几千级台阶一直从山脚延伸到詹娘舍哨所,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摔人亡人的事件。
今年5月5日,驻墨脱某营战士张海峰突发疾病,需紧急转送上级医院治疗。但墨脱目前仍不通公路,通往林芝县的两条山路也因大雪封山、道路塌方,无法通行。西藏军区领导闻讯,当即请示成都军区派直升机救援,将张海峰迅速转至成都军区总医院抢救,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08年11月,严寒突袭山南地区10余个县。山南军分区刚刚为机关买来的20台立式空调,第二天便全部送到基层和边防。据统计,近5年来,西藏军区各级先后为基层官兵办实事600多件。
关爱出战斗力。2007年7月,边防某团一支小分队巡逻途中突遇暴风雨,被困山谷。出于安全考虑,机关建议他们立即返回。但官兵们克服困难,就地在山洞设立观察哨,3天之后雨过天晴,他们再次出发完成巡逻任务。
环境越艰苦 我们越要讲实干
2003年5月,西藏军区准备为处于崇山峻岭的边防某营修建一条巡逻公路。专家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根本不具备修路条件”。他们又出高价想承包给地方建筑公司,几个老板现场考察后,扔下同样一句话走人:“这哪是修路,简直是要命!这个钱赚不得。”
官兵们没有退却:“这是关系到边防和平安宁的长远之举,咱们自己干!”连续两年,他们在雪山深处开山劈石,硬是从悬崖上“凿”出一条道来。
实干兴邦,实干也是驻藏部队搞好保障的唯一出路。这是西藏军区各级党委机关的共识。
长期以来,西藏边防一线哨所严重缺水,厕所只能修在室外,官兵们饱尝如厕时被暴风雪“折腾”之苦。西藏军区后勤部通过实地调研论证,采取在厕所顶部安装太阳能集热散热装置,设计建造了47个室内厕所,解决了这一难题。
为搞好边防一线的营房整治,西藏军区党委先后派出20余批工作组,行程10余万公里,蹲卡住班调研论证。副司令员高凯连续一年多时间奋战在边防连队和风雪哨卡,后勤部部长徐啟敏、副部长曲恒明不顾关节炎和高血压,先后13次赴海拔4500米以上“生命禁区”调研……
实干创佳绩。今年7月13日,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官兵敲锣打鼓,欢庆新营房竣工。新落成的多功能保温岗楼,宿舍、学习室、娱乐室等设施配套,电话、网络、饮水机、制氧机等一应俱全。经过连续几年苦战,西藏边防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设施配套化、功能多元化、环境生态化”的哨卡,矗立在地球之巅。
实干出实绩。2001年以来,西藏军区各级加大“菜篮子工程”、“吸氧工程”、“安居工程”建设,成系统解决执勤生活难题,困扰边防官兵几十年的住房、吃水、用电、洗澡、取暖、如厕“六难”问题迎刃而解。
条件越有限 我们越要讲创新
对身处“生命禁区”的西藏军区部队来说,战斗力生成提高必须突破一个个保障“禁区”。
那年,在某团的一次体能训练课上,一名战士突然喘着粗气倒地。军医闻讯赶来救治,却因缺医少药,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这名战士永远闭上了双眼。
治疗高山病,是全军高原部队医学史上的一个“空白”,既没有现成经验,更没有规范教材,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西藏军区投入经费,在西藏军区总医院设立高山病科,开始了对高山病进行深入研究。经过艰苦探索,预防高山病的专用药品“高原康”胶囊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成为全军高原部队预防和治疗高山病的装备药品。
一直以来,高原建筑面临的地基塌陷、冻土层融化等世界性难题无法攻克。这些难题不解决,投放再多的资金、耗费再多的人力,也难以走出“营房年年建、难题年年有”的怪圈。
2007年,西藏军区有关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程师一起,把“实验室”设在雪山哨所,在高寒缺氧环境中艰苦鏖战,连续攻克了地基塌陷、冻土层融化等世界性难题,最终确定了冻土层架空基础、太阳能发电、重力式自然循环供暖等10大配套建设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工艺,在西藏边防建成了数百套现代化营房。
创新突破保障“禁区”,提升战斗力。西藏军区司令员杨金山说,近年来,他们破解了70多个训练保障难题,取得12项科研成果,多项保障法被上级推广,加速了战斗力生成。
训练越严格 我们越要讲科学
那年秋天,某炮兵团千里机动,直驱4600多米的某高原训练场进行实兵演练。路上一名战士严重缺氧中途昏厥,快速冲锋又导致两名官兵受伤……
训练越严格越要讲科学,在西藏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里,战斗力建设尤其要讲科学。西藏军区部队结合教育,利用局域网、多媒体、黑板报等载体,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浓厚氛围;结合专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挑选学兵到内地科研机构和大学“充电”;结合任务,清理改正不遵循科学规律的保障方法,叫停一批科技含量不高的后勤改造项目……
墨脱由于一直不通公路,加之驻地物资匮乏,部队所需的大部分物资都靠人背马驮进山,一公斤大米运到墨脱,仅运费就高达10多元。
是继续搞外援,还是就地取材?面对高额的保障性消费,西藏军区报请上级同意,采取技术支援的方式,发动官兵就地向荒山要粮,向荒地要菜。近10多年来,驻墨脱某营产稻谷达70多万公斤,仅此一项就节约运费千万余元。
去年8月下旬,西藏军区后勤部突然接到任务,对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演练实施保障。演练地域远在数百公里之外,如何实施快速精确保障?保障人员打开“保障区域资源数据库”,演练地域附近的地方油库、加工厂、修理厂等信息尽收眼底,他们通过采取就地社会化保障方式,依托地方资源成功完成了保障任务。
科学保障使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路子越走越宽。去年11月,某山地旅千里机动藏北无人区,进行合同战术演练。在少食品、无淡水、不通电的情况下,他们采取自主保障和军民融合式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演练进行。(张立军 黄建华 郭丰宽)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