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天,东海某海域,一场举世瞩目的海上实兵实弹演习激战正酣。
重重电磁迷雾中,一艘身披海洋迷彩的新型导弹快艇踏浪驰骋。突然,烈焰腾空,导弹从艇首呼啸而出,直扑远海纵深目标。顷刻间,“敌”舰灰飞烟灭。
这场精彩海上突击战的主角,就是东海舰队某快艇支队导弹艇大队2228艇。这条艇就是当年华东军区海军的414艇,在著名的头门山海战中击沉敌舰1艘、击伤3艘,毙敌30余人,创下了中国海战史上“小艇打大舰”的经典战例,被授予“头门山海战英雄艇”荣誉称号。
今天,2228艇传承了这一荣誉,更在续写新传奇。
用智慧和勇气驾驭新装备
一场新军事变革、一波信息化浪潮,将东海舰队某快艇支队导弹艇大队官兵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们驾驭的老式护卫艇将换装为新型导弹快艇。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集中了尖端科技成果的某新型导弹快艇,从一诞生起,就充满了神秘、传奇色彩。它结构新、速度快、火力强、隐身性能好,被外界誉为“迷彩闪电”、“无影利剑”。
这年秋天,受命接装的首批艇员,一踏上这型传奇装备,就感到眼花缭乱:键盘替换了阀门,按钮取代了手柄,仪表变成了屏幕。
惊呼声接二连三传来:水兵找不到了曾经熟悉的战位;艇长面前不再是无垠的大海,而只有一方荧屏;官兵们用不着操枪弄炮,只要敲击电脑键盘、输入程序指令就能投入战斗……
面对新型装备,官兵求知心切,跟班见学中闹了不少笑话。一次,师傅让枪炮兵刘石星操控导弹指挥仪,一排本应依次开启的开关,被他一股脑儿扳开,结果警铃大作,吓了他一大跳。还有一次,机电兵刘晓峰主动请缨把刚拆开的仪器装上,可鼓捣了半天,剩下5颗螺丝钉愣是没装上去,弄得技术人员啼笑皆非。
频频“掉链子”的尴尬,让官兵们逐渐形成了“恐高”压力:我们能把眼前的传奇装备变成手中的如意兵器吗?
没有选择,只有动起来、急起来、学起来。
新型导弹快艇性能先进,信息化程度高,涉及声、光、电等10多个门类的专业知识。官兵们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熟悉原理、背记数据;晚上,官兵宿舍的灯光很少在12点之前熄灭过。
新装备训练缺少教材,官兵们挖空心思收集。厂方专家自制的“试航标准”,他们逐条问、仔细记,积累了10多万字的宝贵资料;每次调试装备,他们跟着专家钻机舱、查电路、排故障,学习新装备操作使用和故障排除方法。
靠智慧和勇气,以及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官兵们渐渐摸清新装备的五脏六腑,掌握了新装备的操作方法。一次技术论证会上,他们提出40多条装备改进意见,涉及导弹艇设计、操作等方方面面,令权威专家刮目相看。
然而,就在官兵踌躇满志地驾艇驶离码头赴某地集训时,却意外发生了碰擦事故,受到上级通报批评。挫折犹如一盆冷水,差点儿浇灭了官兵对新装备的热情。
那天晚上,艇党支部会开了整整一夜,大家七嘴八舌找原因、谈教训,但有一点却众口一词:“新装备不是只能看不能抱的‘金刺猬‘,如果因为怕出事而不敢动、不敢训、不敢用,就违背了科学精神,也枉费了这么好的装备。”
第二天,他们顶着压力,驾艇北上驻训。通过严密组织,严格督导,加大卡舵、失电、操作失灵等特情处置训练,使官兵们渐渐走出了“恐高”的心理阴影。
驻训结束时,全艇艇员独立操作合格率达到100%%,半数艇员达到两个以上岗位合格,3名艇领导更是以全优成绩考取上岗“资格证”。官兵们独立驾驶新型战艇,千里走单骑,载誉踏浪归。
用钢铁和芯片打造新水兵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不仅仅是装备的更新换代,更是官兵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的全新蜕变。
一次拦截空中目标的演练,让艇长余于淼至今记忆犹新。作战室里,荧屏闪烁,雷达战位率先发现目标,战艇快速出击。
可光电战位荧光屏上,空中目标始终无法锁定。情急之下,余艇长命令:“拿对讲机去甲板上观察,随时报告目标位置!”
现场督战的支队长章岳兴一听火冒三丈:“系统面板上分明有个通道,雷达可以直接把目标参数输送给光电战位,放着新装备不用,不吃败仗才怪!”
双脚已经踏上信息化的列车,可官兵手里紧紧抓着的依然是机械化的站牌。
无独有偶。航渡途中,“敌”机呼啸而来,副艇长李霄下令加速转向进行规避,但“敌”机早已俯冲过来……
“为什么不用电子对抗,火力抗击?”训练结束时,李霄不仅挨了批评,还坐上了“补考席”。
海上硝烟散去,艇领导的思路渐渐清晰:传统的思维马达,很难驱动新型战艇。打赢未来海战的人才,不仅靠钢铁锻造,而且必须用“芯片”武装。
不久,一场旨在增强官兵信息化意识的“头脑风暴”席卷全艇,把信息化建设的新观念逐渐深入到每一名官兵的心田。
无论装备怎么先进,人才始终是战艇的“核心”。一条艇,数十人,人人都是战斗力链条上的一环。每一个战士都要敢与强手“硬碰硬”,练就“强中强”!
战士余金龙得知兄弟单位有个老班长舰炮自动机挂弹速度极快,他找到“对手”虚心请教。通过6天近乎“疯狂”的训练,余金龙的挂弹速度比老班长还快了2秒!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不服输,才不会再输,不言败,才能反败为胜。在“英雄艇”上,人人都在上演“士兵突击”,人人争当“英雄传人”。翻开官兵的履历表,人们惊喜地发现:
一支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在突击中诞生。官兵拥有各类各级专业技能证书,80%%的官兵受到两次以上专业技能培训。
一支高素质训练骨干队伍在突击中崛起。在各级组织的军事技术比武中,13次夺冠,21人夺得个人前三名,32人被表彰为精武标兵。
一支技术精湛的装备保障队伍在突击中成长。“一摸晓”石晓荣、“雷达神医”宋冼昊等10多名官兵成为精通装备维修保障的“小专家”。
用钢铁与芯片打造的传奇水兵,组成了一个人才济济的青春方阵,托举“英雄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用忠诚和执著续写新传奇
真正的剑客,剑不离手;真正的军人,时刻准备打仗。
今年3月的一个深夜,大雨滂沱。突然,急促的战斗警报划破宁静的夜空。从睡梦中惊醒的水兵,一跃而起,箭一般冲向战位,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备战备航。
数分钟后,导弹快艇咆哮出击,借着夜色掩护悄然疾进,摆脱“敌”机侦察、穿越“电磁迷雾”、闯过染毒海域……东方破晓时,快艇准点到达指定海域,完成攻击准备。
这标准那标准,打赢才是硬标准。
“英雄艇”的威名是在大小20多场海战中打出来的。硝烟虽已远去,大海并不太平。新一代“英雄艇”官兵始终牢记神圣使命,时刻准备打仗。
一次演练,在抗击“敌”来袭导弹时,由于作战口令层层传递,作战指挥程序繁杂,战艇不幸被导弹“击沉”。
摔个跟头捡个明白。官兵们通过实际演练、反复论证,优化指挥程序、口令,大大缩短了从搜索、发现到攻击目标的时间。
2008年7月,“英雄艇”将一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法训法成果搬上演兵场,面对强大的电磁干扰,官兵灵活应对,新型导弹首次发射便精确命中目标,一举打出了新装备的威风,显示了谁与争锋的锐气。
“英雄艇”的官兵不忘辉煌的昨天,更在用行动创造着辉煌的今天和明天。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