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矿产品税费征收管理办公室,最近因集体贪腐曝光而被网友称为“史上最肥科级单位”。这个小小的科级事业单位,770多名干部职工中竟有超过百人涉嫌贪污受贿,55人被立案调查;从主任、副主任到下属各站点站长、班长,高、中层干部几乎“全军覆没”。
这起集体贪腐案之所以会日渐坐大,源于细枝末节的“选择性失明”,以及权力运作的“猫鼠同盟”。按理,如此大规模的集体贪腐,事前应有征兆,相关职能部门应有所察觉。但为何等到省纪委介入,才能圆满结案,个中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在我看来,这起集体贪腐案的出现,凸显了事前监管制度的疲软。其实,从“只要进了矿征办,想不发财都很难”的坊间传言中便可见微知著。只是,这个“矿征办”所聚集的能量过于惊人,当地官员与其说是无法撼动,毋宁说是不愿得罪。“矿征办”恰似摇钱树,将地方官员的荷包塞得鼓胀,于是乎,对其违法之举睁只眼闭只眼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金钱牵着监管的“牛鼻子”走,这在一些地方屡有发生。就拿这起集体贪腐案来说,地方官员有必要裁掉“矿征办”吗?否!他们不仅不会去伤害“矿征办”,反而可能会想尽办法“呵护”,这就是一些集体贪腐案多年才得以查处的根源所在。由此可以窥见地方监管流于形式,下情不上报、报喜不报忧之弊。
梳理近年来的一些大案要案,“上级纪委介入”成了破案的关键词。比如今年4月份大理洱海变成富人后花园事件,5月份三亚“99分招考门”事件等,均是省纪委介入才摆平。事实证明,事前监管疲软,无法防微杜渐,终有一天会酿成大祸。这是耒阳集体贪腐案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切实有效地履行事前监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拿耒阳集体贪腐案来说,上自领导班子成员下至普通员工,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一个利益链,要打破这样一块腐败“铁板”,谈何容易!再说,监管者也往往经受不住利益诱惑,被金钱蒙蔽了双眼,最终与腐败者同流合污。这不仅唯独耒阳才有,不少地方都有类似案例。一言以蔽之,事前监管制度硬不起来,集体贪腐案就难以“软”下去。(黄春景)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