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董明:正由于社保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股戾气,许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考虑政策的具体情况,只注重结果的绝对公平。对于这种戾气,我们既不能任由其滋长,也不能一味地对其进行批判,而是要去引导,并解决问题。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在关乎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上,更应加大投入,从而避免引起公众在重金引进人才等问题上的抵触情绪。
近日,杭州市出台的《杭州市人才专项用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将在3年内建设人才专项用房,该房实行政府定价,原则上不超过同类地段新建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的50%。
对于杭州市的这一高端人才奖励方式,公众看法不一。有人质疑,把钱补贴给“不差钱”的高端人才,可能制造新的社会不公平;但也有人认为,重金吸引高端人才有利于地方发展,这一奖励行为与公平无关。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2267人参与),40.7%的人赞同这一做法,其中9.9%的人“非常赞同”。此外,33.8%的人表示“说不清”,18.6%的人表示“比较反对”,6.9%的人“非常反对”。受访者中,“80后”占43.5%,“70后”占34.1%。
高端人才不差钱就不奖励?
“既然是‘人才’,他们会比普通百姓差钱吗?再说了,在公众对房价问题高度关注的今天,地方政府在奖励人才时没必要非在‘房子’上做文章吧。除非是为了作秀、引起关注。”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张柏(化名)说。
然而,北京市某区法院职员陈君(化名)对杭州市的这一政策表示支持。他认为,现代社会中人才最为可贵,引进人才对于地区发展的贡献,远不是一套房子的价值能比拟的。“看到网上有许多反对的声音,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这一政策可能导致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公平。但是,社会不公并不是重金引进人才造成的啊!”
“想要促进人才的流动,就需要政策的吸引,而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房子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彭华民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指出,对于吸引人才而言,不论是住房奖励还是其他物质奖励,都是应该的,我们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在做,“政府重视人才的态度,不能因为人才自身有钱或没钱而改变。”
不仅仅是杭州。近年来,各地政府几乎都出台了自己的人才引进战略,其中,重金奖励无一例外地在政策中唱了主角。对此,网友的讨论也是一拨儿接一拨儿。
本次调查中,43.0%的人力挺地方重金引进高端人才,34.4%的人“反对”,另有22.7%的人觉得“不好说”。
“奖励高端人才与社会不公平并没有直接联系,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不是社会福利政策,它追求的主要价值应该是效率,而非公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董明表示,如果将给予人才的奖励与他们对当地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相比,这些物质奖励也并非不公平。
董明指出,我们之前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而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出现了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于是就有人提出,“所有的政策都应该体现绝对公平”,但如果一切都绝对公平的话,社会发展的动力何在?
我国在人才引进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今年6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和制定人之一王辉耀,在媒体上撰文指出,中国送出留学人员约162万,世界最多,但归国者只有49万。
“‘人才强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制定了多项吸引人才的社会政策,但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彭华民说,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里,我们总是说“经济发展”,但对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不够重视。现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并列为中国发展的内容,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参与和推动国家的社会建设。
据联合国相关统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大约有30多个国家制定了便利高端人才入境的政策或计划,其中17个都是发达国家。以在全球人才竞争中获益最大的国家——美国为例,其每年批准的约14万职业移民绿卡中,投资移民只有1万人,而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则各占了4万多人。
今年6月,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肯定了人才引进对于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公众质疑折射出社保制度亟待改进
既然我国的人才引进工作还有待加强,那么各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何会受到部分公众质疑呢?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眼中,不少人质疑人才引进政策的主要原因依次有:“社会不公平现象较多,让一些人受到伤害”(66.9%)、“奖励高端人才可能会造成新一种社会不公”(52.0%)、“许多普通人抱有‘酸葡萄心理’”(44.9%)等。
“高端人才不会质疑这一政策,拥有权力资源或经济资源的人也不会质疑,真正的质疑者,恐怕就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遭受过不公的普通百姓吧。”陈君说。
彭华民认为,一些人质疑部分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并非出于对人才引进制度本身的不满,而是由于当前社会还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以住房保障制度为例,正是由于这么多年来没得到明显改善,导致有的人一提到房子就生气。在这样的社会情绪下,一些人在相关政策中,只要一听到‘房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政策不好’。”
彭华民说,公众对人才奖励政策的质疑,折射出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亟待改进。
“当前,我们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应该转变为‘效率与公平兼顾’。”董明认为,不同类型的政策,要以不同的价值为主导,例如引进人才的政策,我们应该主要考虑效率,而社会保障政策,则更应该考虑到公平问题。
董明说,正由于社保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股戾气,许多人“不患寡而只患不均”,不考虑政策的具体情况,只注重结果的绝对公平。对于这种戾气,我们既不能任由其滋长,也不能一味地对其进行批判,而是要去引导,并解决问题。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在关乎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上加大投入,从而避免引起公众在重金引进人才等问题上的抵触情绪。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