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中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 专家:10年赶上美俄

2010年12月27日 10:2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对即将发射的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最后一次仔细检查。易渊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长征三号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136次飞行,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火箭第100次飞行。

  与美俄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火箭差距何在?今后将面临怎样的国际竞争?我国还要研制什么样的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做出了解答。

  从几个月发射1次到1年发射10多次

  中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

  人们不会忘记这历史性的时刻: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枚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在戈壁深处发射升空,火箭橘红色的尾焰上方,醒目的标志——“长征”二字令人振奋。从此,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向太空延伸。

  站在2010年的时间点上,回首风雨“长征”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研究院里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常规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技术跨越。

  继长征一号首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在长征二号基础上研制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收获了首个“金牌火箭”的称号。1990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获得成功,中国航天从此踏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曾任长征三号总设计师的谢光选院士清楚地记得,美国卫星与国产卫星在入轨方式上有所不同,研究院要研制出与之适应的运载火箭,要解决低温火箭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点火等重大技术难题。“掌握这种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技术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谢光选说。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航天英雄杨利伟送入太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了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太空迎来了中国的璀璨群星。今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举国欢庆祖国61岁华诞之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为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方面又迈上新台阶。

  如今,长三甲系列火箭已成功实现了由单件、小批量生产向批量生产,由研制向研制生产并重,由试验型向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转变。从原来的几个月甚至一年发射1次,到现在的一年10多次发射,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到了真正的高密度发射阶段,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太空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面对多型号并举、多领域竞争等火箭产业新特点

  力争10年左右时间赶上航天强国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第一个50次发射走过了28年的历程,第二个50次发射历经12年时间。专家预言,第三个50次发射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完成。

  然而,放眼群雄并起的世界航天大舞台,我国的火箭产业任重而道远。我们与世界航天大国在火箭技术领域还有一定差距,面对多型号并举、多领域竞争和高强密度发射的火箭产业化新特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不仅如此,中国研制的运载火箭对地面测试操作的需要相对比较复杂。据专家介绍,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特·马丁公司等宇航公司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波音公司的德尔它Ⅳ火箭发射周期为5至8天,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周期需要21天左右。而且,国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软件产业,我国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软件产业也刚刚起步,需要几年的实践进行储备。

  专家认为,中国火箭在数字化设计能力、集成优化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未来航天运输系统预先研究等方面,还需要加紧探索和突破。

  今后,我国航天事业还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包括日本、欧洲、印度、巴西、乌克兰等。

  面对差距,中国并没有气馁。有关火箭专家表示:虽然与美俄火箭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但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完全可以用10年左右的时间赶上美俄。

  除了“高标准、高质量”,还要练就“火箭速度”

  长征五号将飞向更深远太空

  面对世界航天新的发展势头和激烈竞争,中国航天人除了“高标准、高质量”这一法宝外,还要练就研制与生产的“火箭速度”,以及适应高强密度发射的科研管理模式。

  为此,研究院创造性地将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于航天型号管理,建立了型号研制管理体系,并构建了以总体设计为龙头、分系统与单机环环相扣的技术体系、综合统筹的计划体系和系统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科研创新模式已经形成。

  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说:“组批生产要求管理科学化,对未来三年火箭的滚动计划要进行专题研究。要加快多系统耦合能力建设,形成工程化、系统化;在设计上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在数据管理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由简入繁,由点到面,由战术到战略,由设计到生产,逐步实现数字化设计、生产、试验和管理。”

  为适应国内外应用卫星技术的发展与卫星应用市场的需要,以及未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工程、北斗导航工程等实际需要,一路高歌的运载火箭研制者们已把目光投向更加深邃浩瀚的太空,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正在研制过程中,发射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发射场已开工建设。

  长征五号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与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基本同级。已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进入实质研制阶段,将于2014年首发,运载能力比之前火箭提升一倍。长征五号的研制是中国第一个不以单一卫星运输为背景而研制的火箭,它是瞄准中国航天未来20到30年的需要规划研制的一个系列火箭群。

  伴随着中国航天由任务型向任务能力型的产业化转型,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也正在与日俱增,带动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群体性的崛起。研究院院长李洪表示,在“二次创业”的征程中,我们将以开放、创新、融合的心态,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李帅 蒋建科)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