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不忍睹的细节,扑朔迷离的背景,各执一词的说法,让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前村主任钱云会的死,迅速成为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乐清方面27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其定性为“交通肇事案件”。但仍有一些疑问,相信随着事件的深入挖掘,会有更多的事实和细节浮出水面,乐清方面需要做好全面公开真相、继续回应公众质疑的准备。
抛开细节不论,在这样一起事件之后,出现如此多的质疑和猜测,本身就让人深思。
“水很深”的质疑和猜测,一方面来自事件本身,包括公众质疑的“工程车逆行”、“路口摄像头失效”、“肇事车不刹车”、“村主任女儿女婿被带走”等。另一方面,死者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死者是长期为村民权益上访的前村主任,其要求征地补偿款,会让相关企业利益受损。死者之前还有过因此被关进看守所的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件难免被“多角度解读”。
而且,即使“前村主任死于预谋”是谣言,这样的舆论风暴,也是当地政府为自己“先在行为”付出的代价。按照去年8月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对群众来信和初访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原则上要在60日内解决,并回复当事人。然而,对于浙能乐清电厂征用146公顷农业用地,村民却没有拿到一分钱,作为村主任的钱云会竟然上访5年还未能得到解决。这不免让人猜想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复杂关联,不免让人猜想征地背后的利益纠葛。可以说,死亡事件发生前的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正是“谣言”产生最根本原因。
正因为公众利益无从表达、公众诉求难有回应,才让信任被撕裂,才让怀疑而不是相信成为面对一事时首选的思考方式。围绕前村主任死亡事件的种种传言,不如说是民意的另一种表达:这是需要被倾听、需要被重视的东西。
这一事件,即使是简单的交通事故,其后勾连的征地补偿问题,也不能因此而不了了之。村民对自身权利的主张,政府维护弱者权益的职责,如果因为前村支书的“意外死亡”而中断,不仅会让死者泉下难安,而且也阻塞了更多需要活下去的村民的希望。地方政府需认真对待此事背后透露出来的民意呼声。只有疏通各种权利救济渠道,畅通各种民意表达渠道,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信任的裂痕才会慢慢抹平,直至消弭。(张铁)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