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梁光烈: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2010年12月28日 18: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谈到军事外交,梁光烈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军队对外交往的对象、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格局。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视频:梁光烈:平时搞经济建设 不忘战争准备  来源:中央电视台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中国防长阐述国防和军队建设: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欧阳开宇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日前指出,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依然复杂,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梁光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展望了今后五年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前景。他指出,中国军队将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围绕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有效

  梁光烈说,近几年,中国军队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各个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提高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有效。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军队的火力、机动力、信息力、防护力和保障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梁光烈说。

  从部队编成结构、官兵素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梁光烈细数中国军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海军、空军、二炮所占比例进一步上升,陆军比例逐步下降。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装备部队,减少了部分老旧装备部队。官兵素质也有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国军队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已达到80%,是10年前的3倍多。其中有的军师级干部还是博士、硕士。武器装备更是得到加快发展,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去年国庆阅兵展示的歼-10飞机、空警-2000预警机、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99式主战坦克等中国自主研制的一些先进武器装备,振奋了民心士气,壮了国威军威。

  梁光烈说,这些年,我多次去边海防部队,看到基层部队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一线部队吃水、用电、洗澡、取暖、看病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对军队、军人的关心,以及解放军后勤保障水平的提高。”

  军事外交成果丰硕

  谈到军事外交,梁光烈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军队对外交往的对象、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格局。

  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与22个国家防务部门和军队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对话机制。过去的五年,中国军队与外军举行了32次联合演习或联合训练,特别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和平使命”系列军演,规模大、层次高,既锻炼了部队,也有力震慑了“三股势力”。

  梁光烈说:“中国军队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国际救援等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中国共派出维和官兵1.3万人次,参加了联合国13项维和行动,是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中国军队还派出专业力量,参加了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灾等重大国际救援行动,并协助政府向12个受灾国提供了总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访问亚非5国,共诊治1.2万余名当地民众。梁光烈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强化忧患意识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梁光烈用“令人振奋”来形容过去五年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同时,他也表示,影响中国安全的因素也在增多,国防和军队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有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在新的起点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向前推进。”梁光烈说。

  中国军队将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围绕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

  梁光烈表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我们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完成好各项任务。”(完)

参与互动(0)
【编辑:谢宏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