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党中央十一五治国理政纪实:关注人民最现实利益

2011年01月03日 12:2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江海横流显本色 人间正道是沧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一五”时期治国理政纪实

  新华社记者

  “十一五”刚刚过去——

  这是栉风沐雨的5年:骇浪惊涛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猝不及防的重大自然灾害来袭……严峻考验面前,中国的应对沉着而从容,中国前进的步伐势不可当。

  这是再创辉煌的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这是全面发展的5年: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活跃,社会建设成就显著。

  这是民生改善的5年: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

  这是亮相世界的5年: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各国文明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交相辉映;推动和平发展,倡导和谐世界,中国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

  这是创新理念的5年: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

  这是彪炳史册的5年:隆重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阔步前进,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十一五”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沉着坚定,奋力开拓——5年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货物吞吐量有什么变化?”“对外贸易量占多少?”……2008年12月12日下午,辽宁营口港集装箱码头。迎着刺骨寒风,胡锦涛总书记向港口负责人接连提问。

  此时,国际金融危机正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出口骤然下滑、企业困难加剧、失业人数增加……

  在党中央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两年后的今天,营口港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吞吐量连年攀升,2010年一举超过2亿吨!

  准确把握形势,方能确保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

  “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始终总揽全局、未雨绸缪、深入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脉动。

  深入基层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意见……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源源不断向中南海汇聚。

  博智才能多谋,多谋而后善断。

  调控重点从“防过热、防通胀”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财政政策从“中性”到“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又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5年里,党中央科学决策,着力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确保中国经济列车平稳较快运行。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2008年,从10月7日到1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3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果断制定和推出重大举措。判断之准,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世界为之瞩目。

  果断及时、灵活有效的应对,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趋势,推动中国经济在2009年奋力实现“V”形反转,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回升向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决定了必须推动科学发展。

  这是紧紧扭住发展、毫不松懈的5年——

  无论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还是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党中央都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从党的十七大到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从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

  5年里,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38万亿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多。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会议为2011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5年——

  “十一五”时期开局之年,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年里,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积极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大自主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5年里,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从中央部委到各地党委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持续发展进一步打牢基础。

  这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5年——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海峡西岸到北部湾,从天津滨海新区到重庆两江新区……区域发展的“棋盘”上频繁落子,布局加快……

  区域发展是统筹发展的缩影。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5年里,党中央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促进了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这是改革攻坚破难、纵深推进的5年——

  全面免除农业税、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改革向深水区不断挺进。

  党中央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不失时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创业板设立等一批重点改革相继启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方位推进的5年——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基层民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相继出台,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一大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进一步增强了实力竞争力——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4年的2.1%上升为2.5%左右,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覆盖面,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推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平安建设……一系列重大措施相继实施,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生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到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从确立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到实施重大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党中央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谋划兴军之策、强军之道。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强军治军方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有力推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强大力量支撑和保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这是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的5年——

  香港和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谱写出新的篇章。

  海峡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

  时速486.1公里!

  2010年12月3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运营时速再创世界纪录!200公里、350公里、416.6公里、486.1公里……中国高铁一路飞驰。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一路向前……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