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这次猝然降临的爆炸后,昆明全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职工和金宅小区的居民,开始重新打量这个“躲”在小区里连厂名都未悬挂的药厂。说及药厂日常的生产安全,有职工用“从未开过一次安全生产会”来概括药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药厂旁的金宅小区居民,更是把这家大量雇用农民工的药厂称为“饲料厂”。
居民说,药厂职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昨天上午10点,几名药厂工作人员在发生爆炸的车间楼下捡拾玻璃碎片。药厂内停着公安、药监、民政等部门的车。药厂办公楼2楼,两间会议室都有人在开会。记者走进药厂梁主任的办公室,一名自称是事故调查组的中年男子称,事故还在调查。
“哪有把工厂建在小区里的?!”目睹这次爆炸后,金宅小区的居民对这名“老邻居”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担心。居民刘女士称,他们一直对小区里的药厂不满。“半年前还能经常闻到一股难闻的药味。”
“什么制药厂,不就是一个饲料厂吗?!”除药厂本身,小区居民对每天进出药厂的职工也很不以为然。“很多临时工都不识字,你问他今天生产的是什么药、治什么病,他都不知道。只会说今天的药是黄色的、白色的……要靠颜色来区分。”在大多数金宅小区居民眼中,药厂只是家没什么科技含量的“作坊”。
小区居民的说法并非全是玩笑话。来自会泽县农村的张正莲已在药厂工作了6年多,但只上过小学三年级。“家里姊妹多,小时候没条件上学。”她说,在药厂主要从事包装工作。“组长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在药厂,像她这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工人不光她一人。“每月收入少时七八百元,多时一千一二,全看药厂效益好坏。”因工资低,药厂职工流动性很大。“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也正因这样,药厂常被金宅小区居民称为“饲料厂”。
距药厂不到50米有一家小卖部。老板娘称,生意冷清,顾客主要是药厂职工。“以前还可以,现在连买瓶水的人都很少了。”
职工称,药厂提高产量,却不培训工人
至今,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但药厂平日里的生产安全工作却有目共睹。
药厂职工文师傅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昆明市食品厂就有一个制药车间。“主要是人工合成牛黄。”那时车间生产的大多是半成品药品,主要靠出口。“省、市医药公司直接来厂里拿药。”1986年,原来的制药车间扩建成全新生物制药厂,属昆明市食品集团下属企业,为国有性质。1993年11月,企业性质变更为集体所有。2002年,药厂变成由昆明市食品集团、云南天然药物制药实业公司及北京一家水电安装公司共同投资管理的非自然人出资有限公司。此后,在药厂工作的老职工越来越少。“他们嫌老职工手脚不利索,速度慢。”
文师傅说,原来在药厂工作的大多数老职工,教会新人后,或退离生产线或退休回家。“一方面,药厂减少了真正懂技术、重安全的老职工;另一方面,药厂对新招聘的职工,又缺少必要的上岗培训。这么混乱的一个工厂,却坚持了这么久,我们都有些纳闷。”
问到生产安全,被询问的五六名职工似乎都很陌生。一名药厂工人用“从未开过一次安全生产会”来表达药厂对生产安全的态度。他说,药厂目前还在生产安乃近、克感敏、速效感冒胶囊等这些科技含量低的廉价药。“安乃近、克感敏,2元多就能买一瓶(100粒);一板10粒装的速效感冒胶囊出厂价也才4角多。”
工人透露,药厂为追逐利润,只能提高产量。“大家都忙生产,哪有时间开会、学习……”“别人眼中的生物制药厂,工作人员都应穿着白色或蓝色大褂,在宽敞、洁净的车间工作。但在我们药厂不是。”
8名伤者还在住院治疗
昨天中午12点,死者章文斌的家人说,关于赔偿,药厂“现在还什么都没说”。
在延安医院住院部7楼的一间病房,郭先生一直陪在妻子身边。爆炸中,他妻子张顺美机智逃生,只伤到两只手,但姐姐张顺贞却未能逃脱。“她一直精神恍惚,一闭眼就会尖叫‘门在这里,窗户在这里……’不能入睡。”郭先生担心,妻子身体上的创伤容易医治,但精神上的创伤很难愈合。
除了张顺美,还有4名伤者住在延安医院。因烧伤较严重而转院至昆医附二院烧伤科的3名伤者,目前伤情暂时平稳。
首席记者朱勋航 (都市时报)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