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二炮某导弹旅发射一营21次荣获"军事训练一级营"(2)

2011年01月07日 08:3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秉承好传统 代代谋创新

  一营的“荣誉室”,锦旗鲜红,奖杯夺目,参观之后令人仰慕;而与“荣誉室”一墙之隔的“创新室”,浓缩精华,彰显智慧,置身其中更是令人惊叹!

  在这间仅有30平方米的展室里,整齐有序地排放着凝聚历代官兵学识和胆识的“科技结晶”:有年代久远的“小发明”、“小革新”,也有新近出炉的“高科技”、“信息化”。这个“科技方阵”虽然不大,但大都由“成果”转化成了“战果”,有10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被第二炮兵定型列装。

  “荣誉室”多见,而“创新室”鲜有。这些科技成果如果摆在科研院所不足为奇,但出现在远离都市的一营营部,就不得不引人深思!

  早在20年前,这个营就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战士发明家”卢凤霖。他想解决“导弹配气”手工操作难题,营党委就专门给他一个“单间”,一笔经费,还让营部“科技革新小组”给他当助手。一年之后,“自动化配气台”列装部队,使操作号手减少2/3,安全系数提高数倍,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有营党委的鼎力支持,有营部“科研团队”的密切配合,卢凤霖又接连获得3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如今,他已由一名战士成长为“大校工程师”。

  数十年如一日,一营总是“纵容”官兵的“奇思妙想”,哪怕是一个“花花点子”,只要对工作有利,都千方百计让它变成现实。

  二连战士曹三军,人不出众,貌不惊人,突然有一天提出要提高“导弹与发射架对接精度”的大问题。营党委先在全营表扬了他一通,然后抽调“精兵强将”协助他。半年过后,“导弹托架液压转向装置”研制成功,提高了“对接”精度,缩短了操作时间。当年底,在全营官兵的力推下,曹三军荣立三等功。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营的创新活动不是吃到甜头就撂下了,而是反复“更新”,不断“翻新”。4年前,他们摸索出单项专业“串线训练法”,在第二炮兵军事工作会议上作了演示,受到一致好评。但在以后的训练中,反复打磨这个“得意之作”,最后创造出导弹操作全流程、全要素、全员额“测试发射流程串讲训练法”,训练效益成倍提高,被第二炮兵列为“十大创新训法”之一,进入《第二炮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

  人人有价值 个个是主人

  家,永远让人眷恋。从发射一营走出去的官兵,常常对山凹里那些营区的点点滴滴魂牵梦萦。

  2009年“八一”前夕,营党委对曾在一营工作过的战友发出一封特殊的慰问信,介绍营队全面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很快,思念、问候、建言、对策、感激等多种情愫伴着书信、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像雪片一样飞回营区,所有的反馈信息都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感受:我的营队我的家!

  今年年初,营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是一连士官张环节生前的爱人,这次是替爱人回营探亲来了!

  漫步营区,山涧小道曲折幽径,亭台楼阁点缀山峰,湖中鱼蟹相映成趣,道边随处可见官兵创作的雕塑作品,像鹰击长空、鹤舞九天、鹿鸣深山等,惟妙惟肖,精美别致。途经忠诚墙、砺剑亭、精武路、兵法林,她静静地坐下来,听战士们争相为她讲起营里的点点滴滴……

  “我们一点也不孤单!在家是父母的焦点,在这里依然是焦点。每名干部都有一本‘知兵录’和我们的‘成长日记’。上面记录着每个人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爱好特长、成长进程、思想变化、工作情况等;营干部每天都要做到‘四个转一转’:早晨转一转,看有无病号;吃饭转一转,看大家吃得香不香;业余时间转一转,看战士们在干什么;熄灯后转一转,看我们睡得好不好。”

  “这就是我们的家,爱这个家不仅成了传统,更内化为大家的生活习惯了!”

  ……

  一路走来,她终于明白了爱人为什么在患白血病化疗期间还要执意回到连队参加《操作规程》修编,为什么留给她的遗言竟是“这个山沟没呆够,有时间多替他回来看看……”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