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如何更丰盈?
小小“菜篮子”,不仅关系着群众生活,关系农民的腰包,还关系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去年以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农产品价格相继上涨,“菜篮子”似乎变得沉重起来。保供给、稳菜价,各级政府齐心协力,稳定物价初见成效。
新的一年,“菜篮子”工作依然不轻松。针对农产品总体供给偏紧、部分品种短缺的紧迫问题,如何协调好政府、市场、农民的关系,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让“菜篮子”更丰盈,拎起来更轻松,仍然是今年面临的新课题。
市长怎么办?
一手抓“菜园子” 一手抓菜市场
河北省石家庄市市长 艾文礼
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统筹做好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一手抓“菜园子”,一手抓菜市场,全力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努力让农民增收入、让市民得实惠
“菜篮子”工程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石家庄市是全国蔬菜生产大市,每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统筹做好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生产供应,“菜篮子”市场淡旺季调节、应对突发性天气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根据中央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要求,石家庄市围绕“保生产、保供应、保安全”的目标,及时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坚持一手抓“菜园子”,一手抓菜市场,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六大举措,全力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努力让农民增收入、让市民得实惠。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从源头保障市场供给。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推动蔬菜标准化、无公害、规模化生产。这几年全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突出抓好京石、石德铁路沿线和省会城郊区域“两沿一区”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建设。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创建蔬菜标准园区,力争全市瓜菜面积在去年230万亩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万亩,达到25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1100万吨以上。
改善流通设施条件,确保销售畅通无阻。2011年围绕蔬菜产销对接,在去年实施6个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2个农超对接试点项目,建设60个标准化菜市场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广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模式,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保障鲜活农产品车辆快速通行。继续完善以10家大型流通企业为依托,以256家连锁超市为销售终端的突发事件应急商品投放网络,有效增加市场供给和商品直采率。在公路沿线设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专用道口,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
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支持带动面广、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菜篮子”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11年石家庄市将选择20—30个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并引导按种植计划、品种供应、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品牌销售“五统一”模式规范运作,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放心。围绕打造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的目标,全面加强蔬菜市场监管,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质量监管、诚信经营四个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追溯、召回、退市四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监管、市场单位主体三种责任,突出抓好源头监管和市场准入两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强化信息体系建设,确保餐桌消费充足、生态、安全。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建立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本报记者 王方杰整理)
市场怎么看?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总经理时来滨——
降流通成本需供应链瘦身
本报记者 马跃峰
流通环节占比高,原因之一是对待蔬菜运输车辆政策不统一。另外,物流损耗过大,也导致了菜价上涨。促进物流规模化发展,有效为农产品供应链瘦身,是现代物流面临的重要问题
山东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以来,蔬菜价格上涨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12月份最后一个星期,物流园所交易的19种蔬菜中,17种菜价下降。与上一周相比,环比跌幅最大的是莴笋,下跌17.43%。
“去年物流园交易的蔬菜价格总体偏高。”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总经理时来滨介绍说,国家出台“国十六条”等一系列措施,使蔬菜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中间环节发生的费用有所减少,各类蔬菜价格逐步回落。
时来滨认为,造成去年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天气原因。2009年末几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造成春节后菜价比上年同期增长20%。二是大棚膜、种子、肥料、柴油、劳动力等价格上涨,导致蔬菜成本增加。数据显示,2011年春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仍看涨。这也意味着蔬菜价格将有所上升。
“蔬菜价格的构成基本上是农民占30%左右,流通环节占40%,销售、超市占20%,还有10%左右是其他费用。”时来滨认为,流通环节占比高,原因之一是对待蔬菜运输车辆的政策不统一,导致运输费用增加。蔬菜运输车辆按照现有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但有的地方却执行不到位。另外,运输途中的额外费用主要集中在超载处罚,全国各省市的处罚吨位上限各不相同。“因为超载处罚时有发生,一些司机宁愿放弃高速公路,转而选择乡镇道路运输,增加了运输费用。”
流通过程中物流损耗过大,也导致了蔬菜价格上涨。据介绍,我国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至少经过3—4个环节,物流链条不畅,保鲜设备、技术落后,造成大量农产品在储运环节腐烂、丢弃,损失率达25%—30%。这些成本加在蔬菜出售价格里,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物流是非直销产业,中间商过多、运营成本过大。如何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让小生产与大流通顺利对接?
时来滨说,2008年商务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全国建立500多个农产品直采基地。这两年,“农超对接”、“农批超对接”将小生产与大流通顺利对接起来,削减了农产品供应链上众多中间环节。
在小生产与大流通之间,农产品批发市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减少周转环节,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损耗。“总体看来,我国的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太高。如何促进物流规模化发展,有效为农产品供应链瘦身,是现代物流面临的重要问题。”时来滨说。
另外,时来滨建议,加大冷链配送工具的研发投入,提高蔬菜低温技术水平,切实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低廉的服务。
“2011年,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加上政府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使种植户的信心大大增强,蔬菜价格虽然会在春节前后有小幅上涨,但涨幅不大,涨势也难以长时间持续。”时来滨说。
农民怎么干?
广西田阳县兴城番茄合作社社长黄子刚——
抱团发展“两头甜”
本报记者 谢建伟
盼着政府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宜种蔬菜土地面积。同时,对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冷库、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
新年伊始,右江河谷的番茄地一望无际,茂盛的番茄枝上点缀着金黄色的小花和绿油油的小果。千禧、金币、绿特丹、俏佳人……在全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田阳县,各式各样的番茄长势喜人。
站在即将收获的番茄地里,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兴城番茄合作社的社长黄子刚浮想联翩:现在挂果情况不错,再过1个多月外地老板就会来收购,送到全国各地,春节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兴城村种植番茄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享誉区内外。黄子刚说,现在全村的3500多亩地都种上了西红柿,连低洼、沙丘也没有闲着,还有150户村民在周边县份承包土地种植了2500多亩。
据了解,兴城农民的种菜技术相当高,他们拉开季节种番茄,在最佳时间上市,卖到最好的价钱。“我们种的番茄被拉到全国各地去卖,大部分在北方的大中城市,连哈尔滨都有呢!”说起合作社对北方“菜篮子”的贡献,黄子刚感到十分自豪。
作为兴城番茄合作社的带头人,黄子刚尝到了合作社抱团发展带来的“甜头”。整个合作社3500多亩番茄“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使得新技术传播速度快、品种更新快、病虫害容易预防控制。黄子刚说,2010年,田阳的番茄遭受了严重病虫灾害,很多村子的番茄大幅度减产,有的甚至绝收。但是兴城由于有了合作社,统一进行施肥喷药,3500多亩番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们兴城的番茄躲过一劫,接下来就是田阳番茄市场的销售主力。”
正是由于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了生产基地,规模效应凸显,农业部已在该村建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三避”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电脑田间生产档案记录等适用新技术都得到了集中应用。
黄子刚说,按平均每亩4500公斤产量计算,整个合作社总产量约2700万公斤。目前的价格是,千禧每斤3元,金币每斤2元,绿特丹每斤1.5元。如果保持这个价格,总收益应在4000万元以上。
看到兴城番茄名气越来越响,黄子刚打心眼里高兴。他说,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外地消费市场很少知道田阳有那么大的蔬菜生产基地。2010年9月,合作社以“兴城番茄”注册了“壮乡红”果蔬品牌。兴城村农民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
“有了品牌,需要不断推广才能转化成经济效益。”说到这儿,黄子刚也透露了自己的难处:打广告、做宣传都需要钱,但是合作社周转资金实在有限。品牌打造出来了,扩大生产也会面临瓶颈。因为兴城适合种植蔬菜的土地资源有限,想要就地扩大规模较难,只有到外县承包土地种植,这给生产管理和销售带来很大不便。
新一年已经到来,合作社外出承包土地种植番茄的农户将不断增加,黄子刚盼着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宜种蔬菜土地的面积。同时,支持配套市场体系建设,对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冷库、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延伸阅读
“菜篮子”工程历程
1988年,农业部针对副食品供求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情况,提出在全国实施以发展生产、搞活流通、统筹产销、改善供应为主要目标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后在全国展开。20多年来,“菜篮子”工程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8—1995年) 重点加强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种植、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解决增加产品数量和保障城市供应问题。通过大规模基地建设,基本扭转了我国城市副食品供应长期紧张的状况。
第二阶段(1995—1999年) 在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的同时,着力推动市场体系建设。通过这一时期大力推进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农贸市场,实现了菜篮子产品“买全国、卖全国”。
第三阶段(2000—2009年) 重点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第四阶段(2010年以来) 着力统筹构建菜篮子产品生产、营销、市场调控与质量控制的新机制,增强菜篮子产业集约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实现菜篮子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