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袋子”如何更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一五”时期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迈上4000元、5000元的台阶,2010年农民收入超过5800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农民增收仍然面临不少困难。2011年,要努力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大力帮助。
2011年农民增收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请看农业部农研中心研究员赵长保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的解读——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冯 华
今年外出就业条件、农业比较效益等因素对农民增收的支撑程度可能会下降,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可能会加大
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计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左右,促进农民增收,应当以这两者为着力点
未来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四大因素推高农民收入
2010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初步测算,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5800元,比上年增加650元以上,实际增长10%左右,年增量创历史新高。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长保分析说,去年农民收入增长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是由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显著增长;二是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持续扩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三是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项农业补贴的逐步增加,农民从国家得到的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四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以及通过土地出让等途径获得的收益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那么,今年农民收入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说,展望2011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外出就业条件、农业比较效益等因素对农民增收的支撑程度可能会下降,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可能会加大。
从2011年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经连续7年增产,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继续靠增产实现增收的难度较大;二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业用工成本快速增加,依靠廉价劳动投入带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三是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结构不相称的矛盾加剧,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
赵长保表示,农民增收还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民经济运行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当前,通胀预期依然强烈,通缩风险同时存在,对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难以预料,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增加了变数。
二是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加之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依然不高,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更加复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愈加关注;随着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多变性进一步加剧;随着农产品价格周期缩短,波动频繁,市场调控难度加大。需求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变动越来越难以把握,对农民增收形成了新的挑战。
两位专家特别强调,在当前的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计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左右。因此,当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应当要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着力点。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而且从长远来看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应当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
农民增收需要新突破
针对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李国祥表示,过去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条件。未来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这是一条保持农民快速增收的可持续途径。因此,今年要在通过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分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专业化。要转变吸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让更多的农民融入城镇,鼓励农民流转耕地和农业生产要素。要培育好农村市场,让一些农民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者增产增效增收。
赵长保建议着眼长远,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健全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支持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激发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鼓励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广泛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山区、牧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
种粮农民韩代富——
“种田挣钱又舒心”
本报记者 孟海鹰
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农民韩代富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去年种了3垧水稻,7垧玉米。“水稻收了4万多斤,玉米有16万斤,刨掉成本,咋也挣个十来万。”
初中毕业的韩代富喜欢琢磨,“我种地心里有本账,那就是种地要不怕投入,要找好品种试新品种,用新技术学新知识,不断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产量,还要不断地调优结构。”
2009年,韩代富种的花样品种特别多:10垧土地既有绿色水稻,也有粘玉米,还种了高油大豆和高淀粉玉米。后来一看行情,2010年他又调整为只种水稻和玉米,“收入果然不错!”
前几年韩代富家里安上了电脑。“网络真好使,去年秋收后我就上网查各地的玉米价格,后来卖玉米时我心里特别有谱。平时春耕买肥前,我也要上网看看哪儿的价格合适。”
这个心思活络的80后小伙,机械化作业的路走得也早,从翻地、播种、到打药、收割全都实现了机械化。“2005年,我购买了一台抛秧机,原来人工10天能插完秧,现在用机械抛秧3 天就能完成。2006年买了台打药机,2008年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2009年又购买了水稻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现在各类农机具有好几十件。国家给农机补贴可太好了,像最贵的水稻收割机,我只花了12万,省了10来万呢。”
韩代富说,种地挣钱又舒心,现在大家种粮积极性都高。以前的记忆中,大家聚在一起都是唠闲嗑、打麻将,现在没事时,大家伙在场院里坐着,多数都是交流种地的经验,地怎么种好,怎么能多卖钱,特别有正事,种地也真是来钱啊。
“要说生活和以前比,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种地,产量上台阶,价格也上台阶。”韩代富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春天站在自家地里,苗长得好,绿油油的,如果雨水再调和,心里别提多美了。而收割完了,心情更是老好了,看到自己劳动成果,说不出来的高兴。
要说苦恼,韩代富的心思还是离不开种地:我们村是半山区,不能全面机械化,要是能都机械化就更带劲了。
打工农民王建——
“希望有更多赚钱机会”
本报记者 邓 圩
在广州打工6年了,来自江西赣南的农民工王建很纠结。他在荔湾区芳村的一家电器厂工作,每月工资2800元,300元用来缴纳社保,加上妻子打打零工,一家人月收入4000多元钱。
尽管收入还可以,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日常生活费和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几乎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
3年前,王建和妻子把在老家的女儿小芳接来广州上学,因为没有户口,小芳读了当地的民办学校。一学期3000多元的学费,加上每个月200元左右的校车、伙食费等,一年下来女儿上学就要七八千元。去年儿子也到了入学年龄,上公立学校动辄四五万元的赞助费,还要找关系才交得上。民办学校也涨价了,原来一学期学费2000多元的学校都涨到了3000多元。“如果在老家读公办学校,学杂费全免,住宿费、伙食费每年不到千元就够了。”王建叹了口气。
“物价涨、房租涨、孩子学费涨,就是工资没有涨!”王建无奈地说。他在广州荔湾区西塱村租了个农民房,原本500多元租的两间房,在地铁广佛线开通和广钢迁建的消息传出后,一涨再涨,现在要700多元。
王建的妻子在一旁抱怨,物价涨得太厉害了!一家四口每个月生活费省来省去也要2000元,交通、电话费200多元,房租700元,水电还没有算,加上孩子的学费,春节还要回老家,基本上已经入不敷出。前几天女儿发烧,去看个病就花了500多元钱,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她闷闷地说:“有时候学校搞活动,一想到要交钱参加就不让孩子去。儿子接来以后根本没有带去外面玩儿过。”
现在,王建已计划好春节回家后,无论如何要把女儿留在家乡,“我当然想把她带在身边,可广州读书和生活都太贵了!”听到这里,刚刚8岁的小芳眼泪汪汪。
怎么办呢?王建很无奈。去年到今年厂里没加薪,订单价格没涨,原材料涨了不少,老板的脸色也不好看。他看看女儿说,等等吧,也许回去看看有什么好点的机会,一家人都回去,就不用分开了。
“希望有更多的赚钱机会,在哪里都能和老婆孩子一起过个好生活。”王建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数字回眸
农民工工资收入稳定增加
2010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到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26万人。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水平大幅提高。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三农”补贴力度加大
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930.3亿元,增长12.8%。今年“四补贴”规模达到1334.9亿元,比上年增加70亿元。
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去年前三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7.2%,达到362元。
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农民财产性收入135元,增幅高达19.4%,是农民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全年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将继续增加。
2010年以来,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拓宽了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产业化带动1亿农户增收
据农业部统计,2010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5万个左右,带动农户1.07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2100多元。
预计2010年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数占总数的97.8%。全国各类龙头企业从业人员1500万人,各类龙头企业支付职工的工资福利报酬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沼气年节支增收400多亿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预计至2010年底,全国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沼气施工和服务网点就能使30多万名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按一户沼气池年均减少燃料、用电、化肥等支出1000元、建设一户户用沼气池需支付工资400元计,4000万户用沼气年可实现节支增收40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户用沼气建设为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88亿多元。
(以上数据来自农业部)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