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百姓热盼的亮点之一。”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加快民生建设步伐,让百姓的生活品质有新提高?连日来,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富民强省的热切期望,真知灼见里包含着对构建和谐河北的深深思索。
政策要落实——— 为民办实事要在“实”上下功夫,让民生之举真正落到百姓心坎上
从如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从维护食品安全到稳定粮油价格,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到打造平安河北……细数2010年的“民生清单”,无一不与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省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十一五”时期,我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来衡量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方面,“十二五”期间的任务还很艰巨。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仍需要加大增量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
“未来五年,改善民生将是谋发展、促发展的工作重点,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王振平代表分析说,要改变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真正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要‘建立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今年要重点办好十个方面惠民利民的实事,这些目标让我们对改善民生信心倍增。”王俊英代表说,“十二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改善民生的力度都将增强,关键是要不折不扣地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对有能力办的事情,力争做得更好一些,不辜负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为民办实事要在‘实’上下功夫,好事要做好,好事要做实。”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当前,各地各部门不妨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对2010年计划为群众办的诸多实事做一次总结,看看哪些事做到了,哪些事项没有完成,今年如何衔接,力求让出台的每一项民生之举都能落到百姓心坎上、体现在百姓笑脸上。
保障要得力——— 惠民生就要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郭彦委员注意到,两会前夕,省委、省政府出台2011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要逐年加大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省的康复扶贫到户贷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全省共安排到户贷款贴息资金335万元,发放到户贷款额度6700万元,扶持约7000名残疾人脱贫,受益人口近2万人。但是对全省110万贫困残疾人的庞大群体来说,每年扶持7000人的贷款规模与残疾人需求相距甚远。”(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郭彦委员说,要把各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必须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每个角落。
代表、委员纷纷指出,改善民生,就必须把资金用在民生事业的“刀刃上”。要进一步实行面向民生的财政政策,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特别是中央有明确要求的政府投入,必须千方百计予以保障,确保及时足额到位、不拖不欠。
“思想高度决定工作思路,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走出钱少难办事的困境,关键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民生,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省政协委员回增亮说,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但需要持续的巨额财政支出,还需各级政府部门在转变职能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政府对民生项目的重视和措施,不应只局限于简单的货币投入,其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项目落地也是一种重视和投入,因为这不仅能带来财源、税源,更能延伸产业链,使财富和资本双增加,还能靠市场无形之手,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省人大代表李震国说。
重点要突出——— 着力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不少代表、委员指出,民生涉及领域广,要突出重点加以推进,在群众最盼望的事上下功夫,在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上促改进,才能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省政协委员扈双龙说,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就业和创业,帮助贫困家庭发展增收项目,把就业和创业结合起来,实现惠民富民。老百姓收入多了,民生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扈双龙委员说,近5年来,我省共拿出近9亿元扶贫资金,直接扶持23万户贫困家庭兴办各类脱贫致富项目,使近17万贫困农户和64万贫困人口走上了稳定脱贫之路。“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启动区域化扶贫战略,发挥区域和地理优势,形成环北京生态富民产业区、太行山核桃产业带和黑龙港地区富民菜篮子工程三大产业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小农户与大企业的对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当前,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原因之一是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包揽多,办了许多应当交给市场和社会办的事。”省政协委员张丹参说,对于“基本”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政府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对于“非基本”的,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这不仅可以为社会资本开辟更大的投资空间,利用社会资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办好该办的事情,同时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相关的监管责任。
“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医疗服务、食品安全,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执政者只有始终情系民生、高度关注民生,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才能真正见到成效。”省人大代表庞祥海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