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鹰”从这里起飞
在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简称成飞)的总装厂里,本刊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有条不紊地组装“空中明星”歼-10战机。偌大的厂房里树立着显示屏,可以直观地了解歼-10飞机的组装进度。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军机——歼-10飞机试制能力的企业,成飞公司一直处在国防建设的前沿。
据成飞公司副总经理杨素华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创建于1958年的成飞,这些年来以“军民结合,航空为本”为发展战略,努力“巩固军机优势,着力发展民机,有选择地发展民品”。
经过50年多的发展,成飞产品结构形成了航空与非航空、军品与民品齐飞的格局,先后研制生产了歼-5甲、歼-7系列、枭龙/FC-1、歼-10等20多个型号的军机3000多架,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军机研制格局,并在国际军贸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国家防务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成飞的新机研制史上,有一种飞机的制造周期曾创下奇迹:从图纸出来到首飞,只用了13个月;与以往的新机比,研制缩短了1/3至2/3的时间——这就是枭龙/FC-1。杨素华说,枭龙是我国首架全数字设计的飞机,其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设计、制造能力以及管理、整机技术输出跃上了新台阶,为我国航空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歼-10飞机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掌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制、生产新型战斗机的能力。
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枭龙飞机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重大阶段)银奖,枭龙、歼-10的扬眉吐气,反映出成飞对技术创新的推崇。据杨素华介绍,这些年来,成飞以提高整体技术实力为核心,加快了“数字化成飞”平台的建设步伐,推动企业设计、制造、试验、管理四大支撑技术的快速提升。
在技术基础工作中,成飞公司围绕歼-10、枭龙飞机为重点的科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加强了技术改造的投入和实施,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通过技术改造,新增仪器、设备近千台,新建和改造厂房,大大提升了成飞公司的数控加工、复合材料、钣金加工、热表加工、装配铆接的技术水平。
成飞通过实施国家“863”计划的CIMS工程,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数控加工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信息的直接传递及无图制造,在设备数量,加工能力,检测能力及特种工艺方面都有极大提高。
围绕飞机研制,从设计、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强化信息化应用,特别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航空产品研制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的实施应用,成飞提高了企业研制能力,成功引领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日前,成飞公司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应用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新版生产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成飞公司全年生产计划的下达实现了与专业厂及业务部门的信息有效传递共享,提高了生产管理快速响应速度。通过构建数字化车间,数控设备利用率和数控加工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数控厂数控设备主轴利用率较2006年翻了一番。
作为国有大型军工企业,成飞担负着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的科研生产任务。为实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航空企业集团”的发展愿景,成飞深刻把握改革发展的时代脉搏,用宽阔的世界眼光审视自我,践行高效务实的管理方法和制造理念,实现向现代化军工企业的逐步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成飞在“强壮主体”的同时“丰满两翼”,以新支线飞机机头的生产和国外民用飞机的转包生产作为企业的主导民品,与美国波音、法国空客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转包生产了波音787方向舵、波音757尾段、空客A320/340登机门等民机大部件,成为国际民机大部件优秀转包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成飞,已是我国设计、研制和批量生产现代歼击机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专业化的航空人才队伍,连续三十多年保持盈利,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数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谈到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杨素华说,成飞将继续保持航空产品的优质稳定生产和服务,作为战略调整工作的基础;完成好航空产品新品试制,巩固公司的军机领先地位;同时,成飞将全力推进军机的市场开发,实现批量出口。(苗俊杰)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