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网:地方政府积极回应网络质疑是一种进步

2011年01月23日 10: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盘点本周中国网事,质疑与回应互现,一次次去伪存真,在网友的心中多了一份对网络维权的审视,更多了一份对政治文明的认同。当回应网络质疑成为一种常态,总有一些恶搞被消解,总有一些真相被揭示,总有一些理性被张扬。

  “一个公务员的遗书”的网帖,因涉及强拆、强买、殴打致死、领导司机等火辣词汇,曾激起网民的义愤。然而,事实却出乎网民所料:未遭遇强拆、强买不存在、殴打致死已被警方否认、领导司机已受处分并辞职。那么一名公务员为何要通过网络散布所谓“遗书”?发帖人自称此举是“希望引起社会注意”。背后到底有没有冤屈?当地官方回应:已成立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协调处理工作组,调查此事。

  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因为发帖门槛极低,无法保证每个网帖的真实性,所以,网民的义愤有时难免虚掷,甚至被个别人利用。但及时回应,澄清事实,是有关方面尤其是有关政府部门的责任。

  在“文昌东郊镇镇政府被赠‘村民心中最不作为奖’”的网帖受到网民关注时,镇政府不仅接受了这面另类锦旗,而且把它挂在办公室的墙上。网帖中反映的“被强占地”,实际上是2004年被文昌市国土部门确定的“争议地”。而镇一级政府对土地纠纷只有调解权,没有裁决权。如何解决网民关切的土地纠纷?文昌市回应:已组织两个专门工作组进驻东郊镇,并称如果确有村民反映的镇政府不作为的情况发生,将对镇的主要领导进行问责。

  官方选择积极回应网络质疑,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一种政治文明的体现。面对网络舆论热点,如何准确把握舆论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有效引导舆论,这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考验。

  然而,面对网络舆论热点,个别地方的“回应”更像是在为不所为辩解。辽宁省建平县一起发生在两年前的学生“集体中毒”事件,近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百姓认为空气里含有大量糠醛厂排出的有毒气体。当地政府说糠醛厂各项指标报告正常、没有污染。到底有没有“糠醛气”污染?地方政府回应:国家现行的涉及空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没有设定“糠醛气”一项,地方环境监测部门也没有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检测。不检测“糠醛气”的监测合格报告,如何取信于民?“糠醛气”排放尽管没有国家标准,但这不是不作为的借口。我国一些省份已出台“糠醛气”地方标准,比如吉林省制定了《糠醛工业污染物控制要求》。如果真要回应舆论关切、打消百姓对“糠醛气”的忧虑,何不借鉴兄弟省份的做法?

  面对网络舆论热点,个别地方的“回应”似乎缺乏人情味。近日,“考研未带身份证 36岁考生两次下跪求进考场”事件引起网民热议。考生陈女士被带离考场后,曾向主监考下跪;家人送到身份证后,开考已过15分钟,她再次下跪,仍未被允许进入考场。对此,陕西省考试中心新闻发言人回应:“由于未带身份证等原因,在高考、考研等考试中未能进入考场的考生是极个别的。同时,遇到这种情况,应严格遵守考试制度。”对此有律师称,我国法律也有人性化执法的一面,作为考试制度,是否也应人性化些?迟到15分钟不得进入考场,这15分钟的依据是什么?网友zcw春天说,作为多年监考人员,处理此类事件是这样的:先让考生进行考试,由考生家人随后带证件来,由流动监考人员交给监考员即可;如果家人不能及时把证件带到,后面的考试将受影响。

  面对网络舆论热点,个别地方仍选择沉默,任由舆情酝酿升温。近日,一段“小学生新闻发布会”的视频受到网民关注。一名8岁小学生在视频中讲述一起打6年官司仍未回迁安置的事情。有网民认为“把8岁的孩子推出来申冤,虽然出于无奈,但似不妥”,有网民认为这是恶搞视频,也有网民认为“荒诞折射荒谬,恶搞并非为恶”,还有网民认为这种维权方式“能激发民间创造力”。但对于网民关切的事实情况如何,却难见当地政府的积极回应。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源自社会的特性一旦进入网络,“坏事”传播的速度、范围往往比“好事”更快、更广。对地方政府而言,学会回应网络质疑,积极回应网络质疑,才能让网民及时辨别是非、真假、善恶,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对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