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电磁炮速度达音速5倍射程200公里 传统火炮或将终结

2011年01月24日 08:5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兆焦电磁轨道炮射弹图像
32兆焦电磁轨道炮炮弹出炮口瞬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冷兵器时代,利用原始机械抛射物体,速度只有每秒几十米;

  ●热兵器时代,利用化学能的火炮可以使弹丸初速达到1.8千米/秒;

  ●目前,利用电能的电磁炮可将弹丸加速到2.5千米/秒,这还远非极限。

  且看海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世英为您讲述——

  【新闻提示】 去年底,美海军再次成功进行了电磁轨道炮(下文简称电磁炮)试验,标志着其发展电磁炮“三步走”计划已实现了第二步目标。它还传递了一个信息:在不久的将来,电磁发射技术将再次改写人类的兵器史、战争史。或许,传统火炮将走向终结。以电能为动力的电磁炮必将让“战争之王”焕然一新。

  了不起:速度超过5倍音速,射程达200公里

  去年12月中旬,美国海军成功试射了。法新社报道,其速度超过5倍音速,射程达200公里。而最抢眼之处是,其炮口动能创造了一个新高,达到33兆焦耳。一兆焦耳的能量相当于一辆一吨左右重的车以160公里的时速撞向一堵墙。

  这一幕似曾相识。电影《变形金刚2》中有个情节,美军最后动用了一件神秘兵器,从战舰上发射了超高速炮弹,对金字塔顶的“大力神”予以毁灭性打击。该武器就是新概念动能武器——电磁炮。

  这种新型武器的动力来自电流,其作战原理是让“非爆炸性子弹”沿着弹道超音速冲向敌方目标。据美联社报道,装备新型电磁炮可以让美军舰队在更安全的海域射击敌方目标,且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次试射,足以令已有600多岁高龄的传统火炮“坐卧不安”。

  多年来,传统火炮一直在改进之中,但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掘,特别是两项重要指标——炮弹初速和炮口动能已近极限。由于它使用固体火药,受火药燃气的膨胀速度限制,其炮弹初速度在理论上很难超过2千米/秒。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磁炮轻而易举地将这一纪录改写:目前试验性电磁炮已可将弹丸加速到10.10千米/秒——这还远非电磁炮的真正实力。

  其实,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早在25年前就“警告”传统火炮:未来的高性能武器,必然以电能为基础。

  这个说法当然有原因。与传统火炮相比,电磁炮优势明显:

  炮弹速度非常高。可以把弹丸加速到几十千米每秒的超高速,而且射程可与导弹相媲美。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炮弹飞行时间,提高了对运动目标的命中精度和摧毁能力。

  能量成本低。常规化学炮的化学能转换效率大约只有20%左右,产生每兆焦耳能量需要10美元左右成本;而电磁炮只需要0.1美元左右,其电能与动能转换效率理论上最高可达50%。

  炮管可以设计成方形、椭圆形等,并可采取灵活的炮弹结构形式,而且不像传统火炮发射时炮口火焰、噪音及后坐力那么大,炮兵阵地隐蔽性更好。

  此外,电磁炮的炮弹尺寸和质量小,有利于增加弹药基数;电能也比火药更容易控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这足以令传统火炮相形见绌。可以预测,电磁炮将终结“传统火炮时代”,赋予“战争之王”新面貌。

  人们更关注的不是电磁炮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电能武器时代,这必将开启兵器历史的新纪元。

  不新鲜:“孕育”发展百余年,历尽艰辛仍未“长成”

  电磁炮不是“新生儿”,在动摇传统火炮地位的过程中,它已积攒了百余年气力。

  事实上,电磁炮的结构和原理并不复杂,与传统火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它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动能杀伤武器。本文所说的电磁轨道炮只是电磁炮的一个分支,但发展最为迅速,所以人们通常简称电磁轨道炮为电磁炮。

  电磁轨道炮通过给一对平行的长导轨注入脉冲电流,在导轨间产生磁场。导轨之间有一个可以沿轨道滑动的金属体,它通电后在轨道间磁场作用下不断加速,最后发射出去。

  然而,原理简单却不代表研制和使用简单,电磁炮的研制已有100多年历史了,经历了比其他新生事物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且不提启蒙者和其他先驱,第一个明确提出电磁炮概念,并坚持长期试验的是挪威科学家伯克兰,他早在1901年就制成了第一个电磁线圈炮,把0.5公斤的炮弹加速到500米/秒。1903年,又把10公斤的物体加速到100米/秒。

  他的这一小步,在当时已经相当了不起,让人看到了电磁炮光明的未来,激起更多科学家和军事家的兴趣。只是后来,伯克兰意识到无法获得理想的动力——强大的脉冲电源,不得不放弃了研究。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