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报道,在广东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收到《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有代表发现,按此预算,省8所幼儿园一年花费超过6863万元,比去年有所增加。早在7年前,就有省人大代表指出,用省级财政供养幼儿园极为不合理,因为机关幼儿园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让少数人受益。省财政厅一位处级干部曾向记者解释,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幼儿园是相关机关的一个附属事业单位。
7年来,尽管以公共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一事饱受公众诟病,年复一年地引发委员代表的强烈非议,但广东2011年预算中财政补贴不降反升的事实再一次清楚地表明,机关幼儿园的“历史原因”仍将持续。而在始终未能对历史原因的“旧痂”有效治疗的情况下,7年来委员代表的非议正逐渐累积为新的历史。当新的历史对旧的历史无可奈何之时,机关幼儿园享受财政补贴将愈发变得天经地义。
无疑,机关幼儿园确实有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不过,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努力下,包括户籍在内的许多历史坚冰均出现消融迹象,唯独机关幼儿园“吃皇粮”的特殊地位本色依旧,这让人不禁要问:真是受制于历史原因难改,还是涉及自身利益不愿改呢?
由于幼儿园尚未纳入国家教育经费投向内容,所以条件稍好点的幼儿园收费往往高得离谱,而且名额极其有限。也正是在这一现实的强烈对比下,靠公共财政支撑的机关幼儿园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软硬件配置上显得更胜人一筹。倘将幼儿园视若教育起步,那么始自这种起步,机关工作者与社会人员的幼儿便出现在资源严重不对等的不同教育环境之中,自然难言起步公平。
历史原因不是一个可任意填充的箩筐,改革当然需要时间和环境,但改革不能没有任何可供公众预见的方向和寄望的时间表,否则,身边的众多问题,无不可打上历史原因的烙印而置之不问,任不公平现象肆意蔓延。(禾刀)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