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让人不禁期待“春运无新闻”那一天

2011年01月24日 20:5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过去一周,尽管有像“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这样国内外瞩目的大事情、大新闻,有“河南农民偷逃368万过路费案重审”“国务院原则通过新拆迁条例”等焦点新闻,但相信与更多人切身利益最相关、更多人关注的,仍是每年农历年底不变的焦点——“春运”。

  这场为期40天的“战争”在上周正式打响,虽然没有战场和硝烟,但每一个裹挟其中的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探亲者都倍感艰辛,视漫漫回家路如畏途。几乎每一天都有成百上千条与春运有关的新闻集中轰炸媒体版面,各大论坛的热门话题也大都与此相关,年复一年都是如此,让人不禁期待“春运无新闻”的那一天。

  春运无新闻,意味着北京“排队哥”再也不用搬一个塑料模特替自己买票;春运无新闻,意味着外来务工人员陈伟伟再也不用因为买不到票而在金华火车站裸奔;春运无新闻,意味着渝东南地区的农民工们再也不用扛着大包小包走路回家;春运无新闻,意味着归家心切的人再也不用冒着安全风险“千里走单骑”;春运无新闻,还意味着当新闻中说“春运第一天,回家变容易了”的时候,大家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冷笑话”……

  这一天会在2015年出现吗?上周,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到2015年,“春运一票难求的情况将从根本上改观,或者说将成为历史”。如此美好的承诺近在咫尺,却有可能又是一个敷衍民意的“画饼”——有网友搜集了有关部门承诺解决一票难求问题的时间表:2007年2月,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称一票难求的问题将在2010年得到解决;2009年10月,解决买票难问题的最后期限被改为2012年。

  这一天会出现在什么时候?或许铁道部说了也不算,毕竟“春运”是一个集合概念,牵涉到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个部门,需要多方共同采取措施形成合力。有关部门在上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中国整体客流量将达到28.53亿人次,而铁路出行只占其中的2.3亿人次。虽然数量上占的份额不多,但大多数长途旅客还是不得不首选铁路,也由于公众对铁路运输的关注度和期望值都比较高,所以才会曝出那么多与铁路有关的新闻,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路、水路、航空等部门就可以袖手旁观,他们也应该多为优化公众出行结构出谋划策。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上周关于春运的网络段子特别多,也特别容易受到网友热捧。比如《人民日报》就引述了网友的牢骚,“办好奥运不难,办好亚运不难,办好春运,难!”又比如,有网友不无调侃地写道,“仓央嘉措说:活着是一种修行。可惜他没有体验过春运,否则肯定会感慨:回家是一种修行。”也有网友发布了《春运火车必备》的帖子列出返乡途中必备物质:小板凳——可坐可当武器;被子——可睡可穿;山寨手机——不怕偷、听得见、待机时间长;防盗内裤、胸罩——放血汗钱;尿不湿——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黑色幽默之所以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是因为有大量的普通人都因为“买票难”的问题备受煎熬。多少人冒着严寒连夜去火车站排队,等开始售票的一瞬间却被告知“票已售罄”;多少人无奈之下拨通了“黄牛党”的电话,却被告知一张票要加价300元甚至更高。顺其自然地,他们心中出现了几个大大的问号:为何我排在队伍最前面却买不到票,而票贩子总是手握大量票源?票贩子手中的票绝大多数都并非假票,那这些票从何而来?他们明目张胆地在火车站和网上贴出了自己倒票的手机号,为何总是不见有关部门顺藤摸瓜予以监管?

  一组在上周广为流传的照片或许能给上述问题一些启示。在浙江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搭建的临时售票窗口,买票者必须弯腰屈膝撅臀才能透过极小的窗口完成购票程序——这样的购票小屋多像一个个的“暗箱”,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记得去年春运,慈溪网友在售票窗口拍下了铁路工作人员倒票的画面,一度引起轩然大波,有关部门是否是因为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呢?日前,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表示,铁路职工倒票,一律解除劳动合同。类似的话这几年铁道部门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但网友发现,极少看过被“一律”过。真的没有倒票的铁路职工吗?铁路部门自己心知肚明,公众也“略知一二”。要刹住歪风,让民众感到公平公正,关键是别光打雷不下雨。

  在“一票难求”局面尚难解决之前,当前最应该解决的是买票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问题。

  早在2004年,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小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达过自己的期待,希望“春运成为历史名词”。7年时间过去了,老问题依然是个问题,新问题已然成为新的挑战,“春运”对于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富矿”。

  但你知道,我们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春运无新闻。(易艳刚)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