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职能部门,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如何以更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一个长期重大课题。省级财政4000多亿一般预算收入怎么用,我可以一笔一笔报账。”在刚刚结束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省财政厅长潘永和对记者说。
2010年,我省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000亿元,增长26.4%,增幅为东部五省市最高。全省一般预算支出4827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等支出增幅,同比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幅。潘永和说,江苏不仅收入总量稳居全国第二,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9年,中央决定开始新农保试点,并准备用10年时间完成。如何根据江苏实际让政策落地,让普惠制的公共财政惠及全体百姓,让所有适龄老人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省财政经过认真测算调研,拿出了多个方案,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最后决定省财政拿20个亿,全省700多万老年人一年内全部到位,实现老有所养。经过两年时间的运行,全省新农保的参保率、基础养老金领取率分别达到98%和99%。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476万人,60周岁以上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达到730万人,参保率、领取率分别达到98%和99%,给付标准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
——2010年,全省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四个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财政部门积极创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社保资金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过去经常出现亏空由财政兜底的社保基金,如今亏空已成为“过去时”,现在,全省社保基金结余逾千亿元,在全国都不多见,这给社保水平的提标和保障能力的提高留足空间。
——公共财政更多地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对苏北财政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累计达到1430亿元。
2010年,省级预算安排城乡低保省级补助资金达到11亿元,其中城市低保省级补助资金1.8亿元,农村低保省级补助资金9.2亿元。在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制度的基础上,率先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挂钩的增长机制,按照上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的比例,综合确定当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调整,同步增长。2010年,上调了181万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标准。
——启动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去年10月份以来,全省将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孤儿纳入价格临时补贴对象,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3亿元,及时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元旦前,省财政又下拨1.5亿元专项用于城乡困难群众节日慰问。
——就业是民生之本,省财政安排7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就业创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8.7万人。同时,支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万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次、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次。支持全省实现连续40个月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
最新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累计超过16600亿元,其中,用于农林水利、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占39.4%。教育支出,已成为我省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省财政更是连续3年将新增财力全部投向民生、“三农”和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一个重在制度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的财政民生优先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潘永和说,随着“十二五”开局,财政工作大有作为的地方很多,今年全省要新建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15万套,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完成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20万户,解决45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要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进一步完善物价动态补贴机制,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潘永和认为,近年来财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牢固树立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注重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加快形成公共财政健康平稳运行的良性循环。(记者 陈志龙 通讯员 孙昂)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