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敬礼最近被批捕。和其他腐败分子不同的是,张在国家药监局任要职之余,爱好著书立说。张敬礼利用国家药监局副局长身份销售自己所著书籍,一些药企为了巴结这位副局长或者“曲线行贿”,不惜出高价购买“局长书”。张敬礼的非法经营额高达1700余万元,其中通过一本书的销售就敛财566万元。
特地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张敬礼的著作,多为医药保健方面的业务书籍和医药管理体制方面的理论书籍。由此可见,张敬礼至少还能称得上一位业务型领导干部,按流行的说法,也算“学者型官员”。虽然此公也曾光顾“天上人间”,并留下不堪入目的把柄,也毕竟算是留下了一些智力成果。领导干部学理论、钻业务值得倡导,但以书敛财,则与其他腐败行为无异。无论所著书籍学术价值和艺术品位如何,这种看似雅致的腐败,依然折射出权力通吃下的腐败路径。
靠著书敛财,张敬礼不是第一人。四川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汪风雄曾著《雄风如歌》一书。当时汪担任第一副厅长,权力盛极一时。该书共288页,定价58元,在当时已经贵得离谱。该书内容胡拼乱凑,序言竟是自己在“三讲”中的党员先进性剖析材料。但神奇的是,该书却一版再版,并一度位列成都书城最佳畅销书第4名。湖南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在位时出过两本书,一本《大伦书法作品集》定价418元,另一本《岁月如诗》定价35元。经查,两本书均通过市委宣传部向党政机关强行摊派。三位官员借书敛财的套路,都可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夜阅旧刊,读到一位古代官员强卖自己“著作”的故事,不由得叹服“历史惊人的一致”。张祖翼《清代野记》记载了河北省枣强县一位姓方的知县借出书敛财的故事。在一次节会上,方知县特设酒食招待乡民。席后,“出所著《语录》若干册遍给之,且曰‘此本县令心得之学,足裨教化,所值无多,尔曹可散去。按都图散之,大有益于人心风俗也’。耆老以为赠也,称谢而去。翌日檄诸里长等按户收刊费,每册若干,又获金无算。”赠书转眼间变为售书,原因无他,就在于县令的威权。今日那些争相购买官员书籍的下属或者商人,哪一个不是慑于权力的淫威,或者意欲迎合乃至收买权力呢?
当然不能说所有官员写书都是为了捞钱。中国自古有“立德、立言、立功”的文化传统。古时候很多文学家、诗人、学者本身就是官员。除去官职俸禄之外,著书立说也是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不过,著书并非官员本职。如果所著书籍多为秘书代劳,实质是对他人脑力劳动成果的强行剥夺,本身就是一种腐败。更何况,一旦所著书籍进入市场,就会成为一种经营行为,而党纪政纪都明令禁止官员从事经营性活动。
如此说来,是不是就剥夺官员出书的权利呢?当然不是。任何级别的官员都有回归平淡的那天。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心境更闲适,时间更充裕,无论整理昔日创作成果或者撰写新著,都不失为一件乐事。小学生都懂“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今天既在高位,就理当一心当个好官。否则,把官帽还给人民,躲进书斋潜心著述去,谁也不会拦着你。朱述古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