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惠州2月9日电 题:返乡老客家春节回港带走两个“包”
作者 黄济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惠州有许多人去了香港,成了香港居民,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这些老客家每年都会回到乡下过年。对于他们来说,回家过年不仅意味着享受亲情温暖,更多的是感受那地道的客家风味和见证家乡不断发展的那份欣慰之情。
年逾60,已经居住香港40多年的严老伯今年过年又回到了家乡惠州市水口镇。春节期间,严老伯不仅在乡间串门走亲戚,同时还前往罗浮山上香祈福,到惠州西湖观赏花灯,足迹几乎走遍大半个惠州。每到一处,严老伯都会用他的相机记录下眼前的风景。大年初七,严老伯收拾行李准备返回香港,除了来时的行李,他从家乡带走了一大一小两个“包”。大的包里装满了家乡惠州的特产,大笼板、艾板、腊肉以及梅菜,另一个小包则装满了这次返乡他每到一处拍下的相片。
严老伯说,他20多岁离开家乡前往香港,一开始是给酒店打工,后来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酒店。现在女儿在美国上班,儿子也在香港有了自己的事业。虽在香港吃喝不愁,但他始终无法忘怀家乡的风味。“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好吃,过年时最开心就是吃完母亲亲手做的大笼板,跟着邻居去村里的广场看皮影戏。现在有钱了,过年想吃什么都有,但已经没了当年的那种心情。”
严老伯告诉笔者,他买回去的这些惠州特产在香港很难买到,即使能买到,品种跟味道总是不合自己口味。严老伯说:“这次带回去大笼板、艾板、腊肉都是自家亲戚亲手做的,梅菜则是自己专门去专卖店挑选。既地道正宗,又价钱实惠,吃着这些家乡的食物,脑海里也会回想起年幼时的点点滴滴。”除了自己吃,严老伯还会将部分特产送给香港的街坊邻居,让大家也尝尝“惠州风味”。
艾板是惠州客家地区冬至、春节和清明时节的小吃,不但清香甜美、软滑可口,还有除湿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大笼板”是过年的食品,民间习惯于在蒸好的大笼板上贴一张小红纸,以作祭品,或相送亲友。北方人称“年糕”,客家人称“甜板”,惠州民间则特称其“大笼板”。源于苏东坡900多年前发明的东坡肉而闻名的惠州梅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各国。
谈及那一小包的照片,严老伯如数家珍。他开心地说,现在他的香港邻居很多都知道惠州的西湖、罗浮山等景点,都想来看看。近几年惠州不仅经济发展迅速,风景也越变越漂亮。他每次回家乡总会用相机和DV机记录下家乡的变化带回香港,现在他已经保存了几本相册,一方面自己可以睹景思乡,另一方面也让子孙们认识自己的家乡,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临行之时,严老伯兴奋地说,现在惠州已经开通了直通香港的巴士,平均每半小时或一小时一班车,以后回来更方便,心里也感觉离家乡更近了。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歆】 |
相关新闻: |
专题:记者新春见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