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有一部《流浪者之歌》,茨冈人的贫穷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加于一群孩子的罪恶,一个操纵儿童进行乞讨、偷窃而生财的团伙。由于茨冈人的贫穷无可消解,使得罪恶本身在电影里变得正常。
与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一样,贫穷也是宫小村人的生活背景。但宫小村现象毕竟没有出现在其他一些贫穷地方,说明贫穷还不足以解释全部。负担重,不出租孩子就活不下去,生活的无奈选择可以理解,当被同情,但本质上,生活的艰难与罪恶的事实需要分清。
每个人都有权利,每个公民都有尊严,儿童尤甚。尽可能地给予儿童特别的关爱与照顾,在价值观念上超越国别、种族、贫富等任何差别。
如果说“出租”一词还包含悲情与无奈,那么乡主“把孩子像猪狗一样关在笼子里锁上”,毒打,“用刀把孩子手脚、身体、脸部割伤,甚至泼硫酸烧毁”,而且形成“产业”,成为“传统”,这样的行径就是残忍与暴虐,虐待儿童并控制其行乞行骗也是反人性之一种。那些乡主是儿童的乡亲与长辈,他们也共属于底层人群。但不管怎样,他们加于儿童的是压迫,是伤害,必须被谴责。救援的展开,乞讨问题要不要立法等等,首先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这不是一个临时性的事件,这样的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并被指为“风气”。但凡被称为“风气”,原因总显得复杂,处理起来也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这样的“风气”被当地政府整顿了十几年,仍未根本扭转。政府可能也尽了力,但这样的罪恶现状,使一个哪怕尽力的政府也应感到愧疚。
各类报道中,这一“风气”的发生地被冠以“安徽阜阳”。宫小村的问题当然不能说明阜阳的全部问题,但人们确实看到一个地方的某种治理状态。如果这是一部电影,一些镜头也很深刻,深刻的背后是不可改变的命运,是生活的浑浊,是梦想与机会的恶性配置,是无数人的“流浪者之歌”,包括成人,也包括儿童。问题很深重,但伤害与罪恶必须被谴责。(肖擎)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