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鞭炮硝烟中长不出春节的现代价值

2011年02月10日 16: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也许是因为物价上涨,或者市民的观念在进步,今年春节,大家普遍感觉北京的鞭炮声没有往年密集。但关于鞭炮禁与放的争论却没有稍弱:媒体评论中,两种声音针锋相对,微博上的讨论,更是热火朝天,有的意见已经诉诸人大代表,希望可以影响公共决策。在北京禁改限6年之后,在放鞭炮问题上,人们积聚了太多的意见要表达。

  自小在农村长大,我对一切传统习俗都报以温情和敬意。放鞭炮,我也曾积极参与,小时候还为买不起像样的烟火而黯然神伤。但是,在城市生活这么久,尤其是和老人孩子生活在一起之后,我对鞭炮的态度发生了逆转,并越来越感觉放鞭炮弊远大于利,简直可以划入“陋俗”之列。

  先说亲身经历。今年从大年三十至初六上班,小区的鞭炮声时断时续,几乎没有消停过。如果除夕夜的燃放高峰还可以接受的话,平日里那些毫无征兆的爆响,尤其让人难以忍受。不少老人和孩子,吓得夜不能寐、胆战心惊。按照北京市规定,我所在的小区虽不是禁放区域,但燃放鞭炮也有地段和时间限制,然而这些规定基本上被置之不理。九个月大的女儿,作息时间基本上被鞭炮声打乱,外面一声爆响,一家人就要哄上半天。

  人们都还记得,2009年元宵节因燃放烟火引起的一场大火,烧了央视新大楼,至今仍未彻底善后;今年春节刚过,沈阳一五星级酒店又被大火烧透,损失惨重,据初步调查,起火也与燃放烟花有关。此外,因燃放烟花引发的火灾事故和人员伤亡,每年都成百上千(今年从除夕零时至初五22时,北京市因燃放引起的火情194起,致2死388伤),由此造成的空气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更是无法确切统计。烟花销售、市场管制带来的寻租机会和安全隐患,也已路人皆知。

  以上都是燃放烟花的害处,前人之述备矣,人人都可以看到或感同身受。而反对禁放的理由,总共也只有两条而已:一是要捍卫传承上千年的传统年俗;二是要尊重民意,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在我看来,这两条都有些站不住脚。

  放鞭炮的习俗,确实历史悠久,但习俗总要嬗变,也应适应时代发展。鞭炮的起源,与迷信和科学不昌有关,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相适应。在偏远空旷的农村,过年放一挂鞭炮,对于打破平日的寂静、营造真正的“年味”,确实有特别的功效。但在密集居住、社区化生存的现代城市,鞭炮已经基本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放鞭炮纯粹变成了一种炫耀或虚幻的自我满足。随着科技发展,传统习俗也应该“辞旧迎新”。举例来说,以前过端午节,古人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俗,也流传了上千年,但现代科学表明,所谓“雄黄酒”,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跟饮鸩止渴差不多,于是,现在这一习俗已经没多少人践行。在我看来,放鞭炮也是如此,属于“有毒”的习俗。

  在坚持禁放不松懈的广州市,市民通过逛花市、春节游园、观看集中燃放烟花等方式过年,已经渐成新民俗。这些适应时代的习俗演进,不仅无损“年味”,也有助于构建现代公共生活,打造中国的狂欢节。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自然有其不可取代的“核心价值”,传统春节,讲究的是合家团圆、尊长孝亲、慎终追远等;随着文明的演进,春节还被注入了关怀社会、凝聚共识、公众狂欢等新内涵。放鞭炮的习俗,对节日的这些价值都毫无增益,更不是少了不行。因此造成的事故和伤亡,反倒会令节日的狂欢蒙上阴影。

  此外,所谓“尊重民意”,也要看是什么时候的民意。鞭炮的禁与开禁,都以民意为由头。公共政策的制定,自然要尊重民意,但也要整体权衡利弊。在放鞭炮这样的问题上,民意也是摇摆的,禁还是放,此一时彼一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北京禁改限已经6年了,现在民意到底怎么样,或许又有新的变化,从今年鞭炮声不如往年、舆论喊禁声响于往年或可看出端倪。有北京媒体甚至以社论的方式“建议适时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

  放不放鞭炮,是个人自由,也应相信个人的选择理性。但在公共空间从事有一定危险的活动,就不仅是个人的事。更不能为了满足个人的一点心理需求,就不顾其他人的利益和安全,还要殃及需要特别关照的老人和孩子。虽然因放鞭炮造成的伤亡和损失,相比车祸、矿难并不算大,但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安全都应被尊重,对于受害者及其家人来说,再小的比例都是全部。在生命面前,无法故作理性地说这些代价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这些危险是本可避免的无谓伤害。

  移风易俗,要靠公众的自觉和文明水平的提升,但政府部门的行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有示范引导之责。或许正是因为禁与限的左右摇摆,延误了习俗的“辞旧迎新”。在对待烟花爆竹问题上,如何做到更加合情合理,既延续传统习俗又尊重更多人的意见、维护更多人的正当权益,譬如如何划定区域、划定时段,包括怎么燃放等等,在禁改限6年之后,有必要再调查研究,听听民意。当然,堵不如疏,有关部门还可以举行烟花表演供市民观赏,组织各种更有意义的节日巡游、狂欢等活动,以吸引分流市民自主的放鞭行为。如果把燃放烟花作为一项公共活动管理,眼光不要只盯着烟花爆竹的收益,就更容易在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丁永勋)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