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时间,成都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官方微博“成都发布”发布了554条各类信息,追捧的“粉丝”数量超过11.8万。这被作为新闻报道出来。
微博越来越呈现出信息社会的优势,除个人外,代表权力的公共部门和官员确实越来越多地在接触与运用这种方式,不分中外。
在一些国家,由于法律不允许官方干预媒体,直接利用微博等网络手段向公众喊话和发布信息,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实际的沟通方式。
成都市政府的这个微博,以及其他地方、部门所设置的微博,到底是赶时髦还是追求实用、做一点事,难下判断,但总体来说,这不是一个坏事情。一个开微博的政府,总比或明或暗越过权力边界犯事的政府要好,当然,从道理上,这二者并不绝对分离。
新闻报道的是成绩,可以证明这种成绩除了数据还有具体事例。比如公开通报政府信息、重大活动,一些突发事件还会在线“直播”,以及提供民生题材的报道和信息。作为个案,这种视角的选择不是不可以,但超出个案,对于政府微博或官员微博现象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就一种网络现象来看,微博呈蓬勃之势,作为一种权力行为,开微博,取得成绩,是一件不必过于兴奋的事情。本质上,政府微博与电子政务、官方网站、官方博客这些平台与渠道一样,内在地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对信息时代趋势的态度是什么,怎么看待网络技术与手段,一个是政府在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上的基本品质与形象。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在“表”的层面出成绩,在“里”的层面议论纷纷,这不是正常状态。
举一个例子。比如“机关作风”是一个老问题了,我们总是在强调要改变,要亲民、高效。多少年,一些毛病还是一如既往地直接暴露在人们面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服务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问题仍然为人们遭遇。这些问题在成都存不存在,我们并不知道,但在道理上,创新方式与基本行为品质之间并不能等同。
公务人员不同于普通人,一个公权机构,人们对其行为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哪怕是更新技术手段,创新方式,看的还是效果。
还记得政府网站兴起的时候,也是成绩频出,风风火火,现在来看,里面的问题有多少?有多少地方的政府网站能够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我们的网站已经是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还有为方便服务的各类政务信箱、论坛,又曾出过多少让人遗憾的故事,甚至沦为笑柄?作为一个个例,未必可以承载这么多的东西,但对于一般权力而言,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官方博客、微博等,都不足以反映政府的功能承担。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一些民众产生联系,但也有大量民众可能并不在这种联系之内,这就包括那些不可能上网的人。政府承担公共职能的方式早已在各种制度设计里,微博可以是一个平台,各种制度设计更不能虚置,甚至本末倒置,制度设计是基础,平台是辅助。
把微博建好,甚至做得风生水起,都可以,但根本是怎样保证政府服务民众,使人能够相信政府的基本形象和品质,这个道理颠扑不破。(肖擎)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