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企图袭击我营区的不明武装分子被成功驱逐
作为苏丹南部地区重镇的瓦乌,多年战乱遗留下无数地雷和未爆炸弹。这里驻扎着苏丹人民解放军、政府军和各类武装派别数十个。中国工兵所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营地被大家称为“UN城”,距离苏丹人民解放军的营地只有3公里。平时,官兵们外出施工经常能遇到背着枪的当地武装人员。
在大队作战值班室值班日记上有这样一段记录:2010年10月10日凌晨2时40分,5名企图袭击我营区的不明武装分子被成功驱逐。
提起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作战参谋齐宜鹏仍心有余悸:“凌晨2时35分,在营区西北角2号岗楼担负警戒执勤任务的战士突然向值班室报告,发现3至5名不明武装人员潜伏在营区西侧防护墙外,正实施侦察并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尖利而急促的哨音骤然响起。“警戒分队迅速全副武装赶到预定防卫位置!”防弹衣还没来得及穿好,陈长青大队长和李兆信政委就冲出了宿舍。
“情况怎么样?”陈大队长一边急切地询问哨兵,一边拿起夜视仪小心观察着。经验告诉他,在这个时间出现行动可疑的武装人员,是十分危险的,必须尽快驱离。
“翻译来了吗?”
“到!大队长!”早已站在一边的王建翻译等待着命令。
“迅速表明我方立场,劝其赶快离开!警卫分队密切关注,听令做好还击准备!齐参谋马上联系战区司令部,报告情况!”短短20秒时间,陈长青连续下了三道命令。
随后,武装分子似乎觉察到没有机会下手,在远处徘徊了3分钟,最后悻悻离去。
“当时我们是枪不离身,子弹上膛,整装坚守了一夜。”齐参谋说,“第二天的战区安全通报中说,当晚瓦乌市区发生了两起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事件。”
“在苏丹公投敏感时期,大家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担负大队警卫任务的支援保障中队中队长徐海波说。他最难忘的是穿越苏丹南北“分界线”阿卜耶伊的惊险历程。
去年11月6日,大队接联苏团指令,72名官兵携带19台车辆和必要的武器装备,前往苏丹北部城市欧拜依德运输后勤物资。
从瓦乌到欧拜依德必经阿卜耶伊。阿卜耶伊连接苏丹南北部,石油资源丰富,被视为苏丹的“敏感神经”。为了争取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各类武装组织沿途设置了众多关卡。
车队行至这一区域,陈长青大队长命令:“各车缩小车距,谨慎行驶,警卫人员枪弹结合,高度戒备。”各驾驶室里随即传出安装实弹匣的“喀嚓”声。
不久,对讲机里突然传来车队尾车的报告:一辆载着10余名不明身份武装人员的卡车正尾随车队!他们高声叫喊着,不时挥舞手中的枪支!
形势陡然紧张,各车警卫人员严阵以待。带队的陈长青大队长紧握无线电台话筒,随时准备根据敌情下达战斗命令。
武装分子尾随10余分钟后,见无机可乘,便转入路旁丛林,似乎是在为下一次行动做准备。
半小时后,车队驶入安全的苏丹北部地区,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次长途运输任务,官兵们历时14天,往返行程2000公里,通过联苏团3个战区,途经70余处武装关卡,在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创造了中国维和部队首次跨战区运输任务的奇迹。
“你们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去年10月1日,官兵们正在过国庆节,战区工程部突然发来紧急求援信件:一辆联合国运水车深陷沼泽中,情势危急,请求支援。
由挖掘机操作手、修理工和支援保障中队战士组成的救援小分队立即赶赴距离营区20公里外的事发地域。赶至现场大家看到,联合国运水车正停在一片空旷的水草地上,淤泥早已没过车轮。周围芒果树下站着五六个当地小孩,车上的两名肯尼亚籍司机看到中国工兵来了,激动地使劲招手。
操作手张智上士操作挖掘机试探着进入沼泽地,小心翼翼靠近了遇险车辆,然后用钢丝绳拴住运水车,由于淤泥和碎枝叶塞满了运水车挡泥板,车轮转不动,挖掘机只能拉着它滑行。
马达轰鸣,泥浆四溅。由于受力过大,好几次挖掘机突然翘起头,尾部陷入淤泥。张智操作挖掘机一边自救,一边救援。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运水车拖到大路上。
成功获救那一刻,联合国运水车司机双眼溢满泪水,一走下车便紧紧握住了张智的手:“要不是你们来得及时,恐怕我们要见上帝了!”
“在异国他乡传播友谊与和平的种子,这是中国工兵共同的理念。”大队政委李兆信说。
连年的战乱使得苏丹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中国工兵进驻任务区以来,积极为当地筑路架桥、维修房屋、义务治病。位于“UN”城东南8公里的巴比拉村就是他们长期援建的部落村庄。
这个近500人的土著部落,绝大部分居民只能靠联合国在当地的粮食机构发放的救济粮过活。官兵们经常利用节假日来到这里开展帮扶活动,为村民送医送药、捐赠生活用品、传授种植养殖技术。
今年2月2日一大早,官兵们带着中国新春的美好祝福来到这个芒果林深处的小村庄。之前,中国工兵就和村民们约定好了一起过中国农历新年。
看到中国军人的车队,早早在村口等候的巴比拉村村民欢呼起来。“来看看我们的小鱼塘吧!”拉比酋长一边拉着客人的手,一边迫不及待地招呼自己的儿子卡曼奇去捕鱼。这个鱼塘原来是去年8月官兵们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题而临时开挖的一个约4000平方米的水池。为了让小水池发挥更大的作用,村民们特地买来了容易生长的尼罗河鲤鱼鱼苗,如今,捕鱼卖鱼成了村民们重要的经济来源。
“这是我们给尊贵客人准备的新年礼物!”卡曼奇把刚捕上来的10多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交到了陈长青手中。陈长青大队长说:“鱼在中国象征着年年有余,也祝你们早日过上好日子!”
看到中国朋友来了,48岁的村民欧德曼激动不已。去年8月,一场车祸让欧德曼右小腿骨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连日常生活都很难自理。“是中国朋友及时将我转送到联合国医院,这才得以康复!我爱你们!”战士们后来还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帮他建起了新房。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欧德曼,不仅在瓦乌城里做起了小生意,还娶到了心仪已久的姑娘。
“按照中国习俗,过年了要吃饺子!”官兵们将早已准备好的饺子,还有10袋面粉、10桶食用油、300公斤大米分发到村民手中。这将极大地缓解巴比拉人的生活压力。
“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已经72岁的拉比酋长第一次吃中国的饺子,笑得合不拢嘴。吃过饭,拉比带着村民和官兵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你们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乡!”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