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61天的飞行后,2月18日,来自中国南京的志愿者王跃第一次走出登陆舱,驾驶装有机械臂和摄像头的火星探测车,在“火星”表面采集岩石……
这是从去年6月3日正式启动的“火星-500”试验中的一个内容。尽管只是一次在地面进行的“飞行”,但作为人类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星探测试验,“火星-500”仍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因为相对于太阳系其它行星,火星的‘先天优势’更明显。比如说金星,其表面温度高达400℃,大气压更达到90个,被称为‘炼狱’,机器设备上去都会被压扁了,人类很难登临。”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告诉记者,火星虽然比我国的新疆地区更干旱和寒冷,但最高温度可达到零度以上,还有少量的水,这对于人类梦想将其改造为“第二个地球”,作为外太空生活的“驿站”,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科学界都普遍认为,无论火星是否能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对它的探索都将对保护地球起到积极的意义。如果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其灭绝或仍旧存在对地球都有借鉴作用;如果它从未有过生命,那将证明火星一定缺少了某些适合生命的独特元素,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地球的环境和资源。因此,人类频频向火星发射若干探测器,主要目的是采集火星表面上的土壤、大气和岩石样本,以期证明科学家关于火星有生命的设想。同时,了解火星生命可以深化人类对于太阳系和宇宙中其它星系的认识——了解星系的诞生。
火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也对人类如何保护地球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王思潮说,火星是怎样从一个潮湿温暖的星球衍化成今天这样干旱恶劣,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研究其成因对地球防止沙漠化等很有帮助。从近100年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灾害性天气与日俱增,而火星从潮湿到干旱应该经历了相当长时期,它的现状向人类再一次敲响警钟,人类该拿出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了,不能步火星的后尘。
据了解,“火星-500”试验是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重点是探索火星探测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未来前往火星的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未来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在为期520天的全过程中,由于真实模拟密闭飞行状态,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工作能力都会造成极大影响,可以得到许多有关人类耐受能力的准确数据。同时,试验有助于探索人类在长时间太空飞行过程中,能够用什么样的医疗手段有效监控、诊断人的健康,以及医疗救助和防护措施。
火星探索计划还催生出不少可造福人类的新技术。譬如,为探寻火星生命痕迹,欧美研发的火星车配备了一套便携检测分析设备,这种设备只有手掌大小,却拥有一整座常规实验室的分析功能,可开发成血液、药品等检测技术。(记者 吴红梅)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