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财政股长何以能套取亿元公款

2011年02月19日 03:4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社论

  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注:最基层的管理干部)李华波套取9400万元公款逃往境外。事发于2006年,但一直未被发现。

  一个基层财政局股长的“假”萝卜章,竟能穿过7个环节,套取财政资金近亿元,听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反观整个案件的作案手法,主要是由于该局股长和县农村合作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利用职务之便,逃避财政局划拨专项资金审批手续,伪造公章、提供虚假对账单等手段,进行基建专户中的资金转移。单从方法来看,并不能称之为“高超”。如此拙劣的手法竟能屡屡得逞,细数之后,原因有三:

  一是财政监督机制对于风险点控制不力。本案中之所以虚假公章能够频频得手,“职务”之便发挥了太大的作用。基层财政管理特别是针对专项资金理应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对权力风险点予以防范,结果事发之后,局长大人竟全然不知,显然,基层财政监管链条过于脆弱;

  其二,“大客户”身份导致监管流程“不严密”。信用联社出具的对账单是财政部门进行资金核对的重要依据。就此案而言,所谓上级拨付用于病险水库、农田改造等专项资金已然成了当地银行业争夺的“肥肉”,这也使得信用联社出于财政局是其“大客户”的考虑,有了几分“惹不起”的感觉,过分的“溺爱”和“被动”,也给后面的把关不严,忽视程序留下了“主观漏洞”;

  其三,内外勾结导致了监管基石“不扎实”。由于特殊的利益关系和脆弱的监管机制,为内外勾结的腐败行为打造了温床。一方是股长李华波对于财政资金审批流程轻车熟路,另一方是鄱阳县农村合作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为假账单泛滥大开绿灯。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共享,腐败分子“双赢”之后所折射的正是该县财政、银行监管的“双输”。

  基层财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肩负着聚财理财的重要地位,上亿元的资金被“蛀虫”蚕食,实在令人堪忧。事实上,只要矫正机制、发挥主动,强化监管,破解这一难题并不困难。

  首先,越是基层财政越要强化财政监督意识,提升对于腐败气息的敏锐“嗅觉”。对于基层财政,特别是贫困县域财政来说,从财政支出上看,虽然“五脏俱全”,但是如果集中到资金盘子来看则是典型的“麻雀之小”。本案中的涉案金额相当于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只要当地财政部门稍加细心便可发现,案件背后映射出的财政监督意识问题必须提高警觉。

  其次,打造“大监督”理念,提升财政监督部门的“听觉”。事实上在案例当中,股长李华波的“分期划款”金额并不小。绝对权力当然需要约束,不然必定会导致腐败的发生,因此,基层财政、金融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充分设立多元化的监督渠道,形成财政部门、金融部门的联合监督机制并对于特殊岗位辅之以轮岗、换位等方式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最后,打造全流程监督管理,财政监督要有新“视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于专项资金来说,既定的财政资金流一定和实物流是相对应的。当前财政精细化管理已经给财政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事前、事中和事后对于专项资金的走向进行全流程监管,完全也可以在现金流和实物流不匹配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